【野茯苓】
採挖, 但以立秋至春分這段時期採挖為佳。
倘若開荒式地盲目地採挖, 既費力、又費時, 且不利於水土保持, 因此應科學採挖。
茯苓生長處有以下特點: ①殊蔸附近地面有裂隙, 敲擊發出空響; ②土質乾鬆, 小雨過後殘蔸周圍乾燥較快; ③殘蔸附近不長草或長勢稀疏。
具體採挖的方法是: 選用一長約60cm、直徑約0.6cm, 釺頭後開一小槽的特製鋼釺, 捶進地下約20~40cm深, 若拔出鋼釺時較困難或拔出的鋼釺槽內附有茯苓松漿, 則探到茯苓, 此時即可下鋤採挖。
加工,挖回的茯苓刷淨泥土(不宜水洗), 置於陰涼不通風的地方, 先鋪一層稻草, 再將茯苓與稻草逐層鋪疊, 四周用稻草封嚴, 最上層覆蓋厚麻袋, 使其"發汗"。
6-8天後, 如果茯苓表面生長出白色絨毛(菌絲), 即為"發汗"成功(如無菌絲長出, 則需繼續"發汗")。
取出後, 擦乾水珠, 刷去白色菌絲, 攤放於陰涼處, 待表面乾燥後再如此反復發汗3、4次, 至表面皺縮, 皮色變為褐色, 置陰涼乾燥處晾至全乾即可。
引用: http://www.cyao.org/1/e/001.htm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