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傷寒論條辨 (二十)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24】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8-12 18:23
標題: 【傷寒論條辨 (二十)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24】

傷寒論條辨 (二十)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24

 

 

(二十)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証,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豬苓(十八銖去皮) 茯苓(十八銖) 澤瀉(一兩六銖) 白朮(十八銖) 桂(半兩)

 

上五味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多服暖水,汗出愈。

 

散,上聲,和,去聲,此太陽中風失於未治,久而入裡之証。

 

蓋中風發熱,必自汗出,六七日不解,出為過多可言也。

 

煩者,汗出過多,亡津液而內燥也。

 

表以外証未罷言,裡以煩渴屬腑言。

 

欲飲水者,燥甚而渴,希救故也。

 

吐,伏飲內作,故外者不得入也。

 

蓋飲亦水也。

 

以水得水,涌溢而為格拒,所以謂之曰水逆也。

 

澤瀉長於行水,由其鹹寒能走腎也。

 

術性最善勝濕,以其苦甘而益脾也。

 

二苓淡滲,利水以滋乾,桂擅辛甘,祛風而和表,然術與澤瀉,有苓事也。

 

桂與苓者,豈非以其走陰而致師邪,謂五苓散兩解表裡而得汗者,裡屬腑,腑者,陽也。

 

表本陽,所以一舉而兩得,故曰汗出愈也。

 

術上不當有白字,說在本草鈔術條下,是書編始於叔和,叔和有脈經,脈經朮上皆無白字,足可癥也。

 

然則白為後人所加明甚。

 

嗚呼!一字之加雖微,自夫執方者視之,為禍後世甚大,所謂殺人以政無異於刃者,此不殆有甚邪。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