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鑑 傷寒論註 傷寒,脈陰陽俱緊574】
傷寒,脈陰陽俱緊,惡寒發熱,則脈欲厥;厥者,脈初來大,漸漸小,更來漸大,是其候也。
如此者,惡寒甚者,翕翕汗出,喉中痛;苦熱多者,目赤脈多,睛不慧。
醫復發之,咽中則傷;若復下之,則兩目閉,寒多便清穀,熱多便膿血;若薰之,則身發黃;若熨之,則咽燥。
若小便利者,可救之;若小便難者,為危殆。
〔註〕:
傷寒,脈陰陽俱緊,惡寒發熱,太陽表證也。
則脈欲厥,謂浮緊之脈,初大漸小,知為欲厥之脈也。
初來,大陽為之也,故發熱;漸漸小,陰為之也,故發厥。
更大更熱,更小更厥,是其候也。
如此者,當以寒熱別其厥。
惡寒甚,翕翕汗出,咽中痛,是少陰寒厥也;發熱多,目赤脈多,睛不了了,是陽明熱厥也。
寒甚熱多之厥,而誤發之,則咽痛似傷;而誤下之,則兩目多閉。
凡厥者必下利,寒厥之利,下利清穀也;熱厥之利,下利膿血也。
此又以利辨厥之寒熱也。
若以薰蒸取汗,則發身黃,濕熱合也。
若以火熨取汗,則咽燥,火甚傷津也。
若小便利者,則陰未亡,故可救之;小便難者,則陰已亡,危殆也。
〔集註〕:
程知曰:言外傷於寒,為濕熱之病,不可汗、下、薰、熨也。
張璐曰:脈來厥者,知厥逆之寒熱交勝也。
初來大者,為邪氣鼓動;漸漸小,為正氣受傷;更來漸漸大,為邪氣復進也。
蓋因其人正氣本虛,不能主持,隨邪氣進退,故其脈亦隨邪氣進退,忽大忽小也。
小便利者,津液未竭;小便難者,津液已絕,為危殆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