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醫宗金鑑 傷寒論註 辨太陰病脈證并治313】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8-11 05:53
標題: 【醫宗金鑑 傷寒論註 辨太陰病脈證并治313】

醫宗金鑑 傷寒論註 辨太陰病脈證并治313

 

 

六氣之邪,感人雖同,人受之而生病各異者,何也?

 

蓋以人之形有厚薄,氣有盛衰,藏有寒熱,所受之邪,每從其人之藏氣而化,故化、故生病各異也。

 

是以或從虛化,或從實化,或從寒化,或從熱化。

 

譬諸水火,水盛則火滅,火盛則水耗,物盛從化,理固然也。

 

誠知乎此,又何疑乎陽邪傳陰,變寒化熱,而遂以為奇耶!自後漢迄今,千載以來,皆謂三陰寒邪不傳,且以傷寒傳經陰邪,謂為直中,抑知直中乃中寒之證,非傳經之邪耶,是皆未曾熟讀仲景之書,故有此誤耳。

 

如論中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此三陽陽邪,傳入太陰,邪從陰化之寒證也。

 

如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此太陽寒邪,傳少陰之寒證也。

 

如下利清穀,裏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此少陰寒邪傳厥陰之寒證也。

 

皆歷歷可據,豈得謂傷寒陰不相傳,無陽從陰化之理乎?夫太陰濕土,純陰之藏也。

 

故病一入太陰,則邪從陰化者多,從陽化者少。

 

從陰化者,如論中腹滿、吐食、自利、不渴、手足自溫、時腹自痛,宜服理中、四逆輩者是也。

 

從陽化者,如論中發汗後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腹滿大實痛者,宜桂枝加大黃湯主之者是也。

 

蓋脾與胃同處腹中,故腹滿、腹痛兩皆有之。

 

然腹滿為太陰主病,心下滿為陽明主病,其陽明亦有腹滿者,以陽明腹滿與熱同化,故必有潮熱、自汗、不大便之證,而不似太陰與濕同化,有發黃、暴煩、下利穢腐之證也。

 

誠能更於腹之時痛,大實痛,腹滿痛處詳審虛實,斟酌溫下,則了無餘義矣。

 

故以此括之,自知太陰之要法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