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鑑 傷寒論註 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211】
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
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濇者死。
微者,但發熱讝語者,大承氣湯主之。
若一服利,則止後服。
〔按〕:
趙嗣真曰:活人書云:弦者,陽也;濇者,陰也。
陽病見陽脈者生,在仲景脈法中,弦、濇屬陰不屬陽,得無疑乎?今觀本文內,脈弦者生之「弦」字,當是「滑」字,若是「弦」字,弦為陰負之脈,豈有必生之理?惟滑脈為陽,始有生理。
滑者通,濇者塞,凡物理皆以通為生,塞為死。
玩上條脈滑而疾者,小承氣主之;脈微濇者,裏虛,為難治,益見其誤。
〔註〕:
傷寒若吐、若下後,津液已亡,而表不解,邪因入裏,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仍不大便,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者,此乃表邪悉罷,裏熱漸深也,仍宜大承氣湯蕩盡餘邪,以存陰液,自可愈也。
若因循失下,以致獨語如見鬼狀,病勢劇者,則不識人,循衣摸床,驚惕不安,微喘直視,見一切陽亢陰微,孤陽無依,神明擾亂之象。
當此之際,惟診其脈滑者為實,堪下則生;濇者為虛,難下則死。
若病勢微者,但見潮熱譫語,不大便之證,而無前神昏等劇者,宜以大承氣湯下之,若一服利,即止後服,蓋恐其過也。
〔按〕:
循衣摸床,危惡之候也。
一以陰氣未竭為可治,如太陽中風,火劫變逆,捻衣摸床,小便利者生;不利者死是也。
一以陽熱之極為可攻,如陽明裏熱成實,循衣摸床,脈滑者生;濇者死是也。
大抵此證多生於汗、吐、下後陽氣大虛,精神失守。
經曰:四肢者,諸陽之本也。
陽虛故四肢擾亂失所倚也,以獨參湯救之。
汗多者,以參耆湯。
厥冷者,以參附湯治之。
愈者不少,不可概謂陽極陰竭也。
〔集註〕:
喻昌曰:此條舉譫語之勢重者為言。
而勢重之中,復分二等,劇者主死,微者主生,故以大承氣湯下之。
程知曰:婁全善治循衣摸床,每以補益得愈,亦因其脈證之不足也。
劉守真每以承氣治熱病,法雖祖於仲景,而其辨證未能如此詳悉,故開後人鹵莽之端。
又曰:喘則氣欲上脫,微喘者邪實於內,而又不能大喘也。
不識人循衣摸床,心欲絕也;動惕不安,肝欲絕也;微喘,肺欲絕也;直視,腎欲絕也。
內經所謂三陰三陽,五藏六府皆受病,榮衛不行,藏府不通,故脈濇者死也。
汪琥曰:日晡所發潮熱者,府實燥甚,故當其經氣王時發潮熱也。
獨語者,即譫語也,病人自言為譫。
獨語如見鬼狀,乃陽明府實而妄見妄聞。
劇者,甚也。
成註云:熱甚,昏冒正氣,故不識人。
循衣摸床者,陽熱偏勝而躁動於手也。
惕而不安者,胃熱沖膈,心神為之不寧也。
又胃熱甚而氣上逆則喘,直視則邪干臟矣,故其生死之機,須於脈候決之。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