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醫宗金鑑 傷寒論註 茯苓四逆湯方166】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8-10 22:54
標題: 【醫宗金鑑 傷寒論註 茯苓四逆湯方166】

醫宗金鑑 傷寒論註 茯苓四逆湯方166

 

 

茯苓 六兩 人參 一兩 甘草 二兩,炙 乾薑 一兩半 附子 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方解〕:

 

表裏之病,治不如法,先過汗,後復過下;或下後復汗,誤而又誤,變成壞病。

 

若其人陽盛而從熱化,則轉屬三陽;陽衰而從寒化,則繫在三陰。

 

此二條煩躁皆壞病也。

 

煩躁雖六經俱有,而多見於太陽、少陰者,太陽為真陰之標,少陰為真陽之本也。

 

未經汗下而煩躁,多屬陽,其脈實大,其證熱渴,是煩為陽盛,躁為陰虛。

 

已經汗下而煩躁,多屬陰,其脈沈微,其證汗厥,是煩為陽虛,躁為陰盛也。

 

夫先下、後汗,於法為逆,外無大熱,內不嘔渴,似乎陰陽自和,而實陽虛陰盛。

 

所以虛陽擾亂於陽分,故晝日煩躁,不得眠;盛陰獨治於陰分,故夜而安靜;脈沈微,是真陽將脫而煩躁也。

 

用乾薑、附子,壯陽以配陰。

 

薑、附者,陽中陽也,生用則力更銳,不加甘草,則勢更猛,比之四逆為更峻,救其相離,故當急也。

 

先汗、後下,於法為順,病仍不解,遽增晝夜煩躁,亦是陰盛格陽之煩躁也,用茯苓四逆湯,抑陰以回陽。

 

茯苓感太和之氣化,伐水邪而不傷陽,故以為君;人參生氣於烏有之鄉,通血脈於欲絕之際,故以為佐;人參得薑、附,補氣兼以益火;薑、附得茯苓,補陽兼以瀉陰;調以甘草,比之四逆為稍緩,和其相格故宜緩也。

 

一去甘草,一加參、苓,而緩急自別,仲景用方之妙如此。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