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熱】
煩熱
邪熱傳裡,不經發汗、吐、下則為煩熱,與發熱似同而異。
經曰:病患煩熱,汗出則解。
如未作膈熱,但當和解微熱而已。
若心下滿而煩,則有吐下之異,宜別其證之虛實而為劑之輕重也。
先煩而悸者,為實。
先悸而煩者,為虛。
虛煩而心中欲嘔吐鬱悶之狀。
太陽病,心煩自汗,小便數者,不可與桂枝湯,宜芍藥甘草湯。
服桂枝湯後,出汗後煩渴者,脈洪大,白虎加人參湯。
陽明病,心煩喜嘔,壯熱往來,心下悸,小便不利,小柴胡東加茯苓。
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小建中湯。
發汗後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桂枝湯。
衄而煩渴者,飲則吐水,五苓散;不愈,竹葉石膏湯。
下後晝煩夜靜,不渴不嘔,無表證,脈微沉,乾薑附子湯。
若懊 ,梔子豆豉湯。
若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而煩躁者,茯苓四逆。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不解,腹滿痛者,有燥屎,大承氣湯。
吐、汗、下後虛煩,心下痞滿,氣上衝胸,頭眩,身為振搖,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腎傷寒,表裡無熱,但煩憒,不欲見光明,有時腹痛,其脈沉細,四逆湯。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5%82%B7%E5%AF%92%E5%85%AD%E6%9B%B8/9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