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吳佩衡醫案-陰癉證】 [打印本頁]

作者: ljx0012無知    時間: 2012-8-8 07:38
標題: 【吳佩衡醫案-陰癉證】

吳佩衡醫案-陰癉證

 

方××,男,二十八歲,未婚,河南省人,昆明軍區某部戰士。

 

患者因肝脾腫大,全身發黃已八年,曾先後住昆明軍區某醫院及省市級醫院治療,效果不顯著,繼而出現腹水腫脹,腹圍達98釐米,黃疸指數高達100單位,經軍區醫院行剖腹探查,取肝臟活體組織做病理檢驗,證實為「膽汁性肝硬化」。

 

遂於1959年7月由市級某醫院轉來中醫學院門診部就診。

 

余見患者病體贏瘦,面色黃黯晦滯無光,鞏膜深度黃染,周身皮膚亦呈深黯黃色,乾枯搔癢而留見抓痕。

 

精神倦怠,聲低息短,少氣懶言,不思食,不渴飲。

 

小便短少,色深黃如濃茶水,腹水鼓脹,四肢瘦削,顏面及足跗以下浮腫,兩脅疼痛,尤以肝區為甚。

 

捫之,肝腫大於右肋沿下約 二橫指,脾腫大於左肋沿下約三橫指。

 

脈沉取弦勁而緊,舌苔白滑厚膩而帶黃色,少津。

 

因陽虛水寒,肝氣鬱結不得溫升,脾虛失其運化,濕濁阻遏中焦,膽液失其順降,溢於肌膚,故全身發黃。

 

陽虛則濕從寒化,水濕之邪氾濫於內,脾陽失其運化,日久則成為腹水腫脹之證。

 

膚色黃黯不鮮,似陰黃之象。

 

此病即所謂「陰癉證」。

 

法當扶陽抑陰,舒肝利膽,健脾除濕為治則。

 

以四逆茵陳五苓散加減治之。

 

附片100克 乾薑50克 肉桂15克(研末,泡水兌入) 吳萸15克(炒) 敗醬15克 茵陳30克 豬苓15克 茯苓50克 北細辛8克 蒼朮2 0克 甘草8克二診。

 

服上方十餘劑後,黃疸已退去十之八、九,肝脾腫大已減小,小便色轉清長,外腫內脹漸消,黃疸指數降至20單位,面部黃色減退,已漸現潤紅色,食欲增加,大便正常,精神轉佳。

 

然患病已久,肝腎極為虛寒,脾氣尚弱,寒濕邪陰尚未肅清,宜再以扶陽溫化主之。

 

附片150克 乾薑80克 茵陳80克 茯苓30克 苡仁20克 肉桂15克(研末,泡水兌入) 吳萸10克 白朮20克 桂尖30克甘草10克三診。

 

服上方六劑後,肝脾已不腫大,脅痛若失,小便清利如常,面腳浮腫及腹水鼓脹已全消退,飲食、精神倍增,皮膚及鞏膜已不見發黃色。

 

到市級某醫院復查,黃疸指數已降至3單位。

 

脈象和緩,舌苔白潤,厚膩苔已全退。

 

此水濕之邪已除,元陽尚虛,再擬抉陽溫化之劑調理之,促其正氣早復,以圖鞏固效果。

 

附片150克 乾薑80克 砂仁15克 鬱金10克 肉桂15克(研末,泡水兌入) 苡仁30克 佛手20克 甘草10克服上方七、八劑後,患者已基本恢復健康。

 

一年後詢訪,肝脾腫痛及黃疸諸證均未再發作。

 

按:以上病證,實由陽虛水寒,寒濕內滯,肝氣鬱結不舒所致。

 

陽虛則水邪泛溢,肝鬱則易克伐脾土,脾虛不能健運,濕從寒化,而至肝脾腫大、腹水、黃疸諸證叢生。

 

余所擬用各方,旨在溫暖腎寒、舒肝解鬱,健運脾濕,化氣行水。

 

寒濕內滯之證,施以溫化之劑,猶如春和日暖,冰雪消融,故能治之而愈。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