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松園醫鏡卷十四數集眩暈舉例一】
一 一婦時多暴怒,以致經水復止。
入秋以來,漸覺氣逆上厥,如畏舟舡之狀,動輒暈去,久久臥於床中,時若天翻地復,不能強起,百般醫治不效。
因用人參三、五分,略寧片刻,最後服至五錢,一劑,病轉凶危,大熱引飲,腦間如刀劈,食少溺多,已治棺木,無他望矣。
嘉言診之,許以可救。
蓋怒甚則血鬱於上,而氣不返於下者,名曰厥巔疾。
厥者逆也,巔者高也,氣與血俱逆於高巔,故動輒眩暈也。
又以上盛下虛者,過在足少陽膽經。
膽之穴,皆絡於腦,鬱怒之火,上攻於腦,得補而熾,其痛如劈,因為厥巔之疾也。
風火相煽,故振搖而熱蒸;木土相凌,故艱食而多瀉也。
於是會《內經》鐵落鎮墜之意,以代赭石、龍膽草、蘆薈、黃連之屬,降其上逆之氣;以三七、丹皮、赤芍之屬,行其上鬱之血;以龍骨、牡蠣、五味之屬,斂其浮游之神。
最要在每劑藥中,生入豬膽汁二枚;蓋以少陽熱熾,膽汁必干,亟以同類之物濟之。
藥一入口,便覺神返其舍忘,其口苦,連進十數劑,服豬膽二十余枚,熱退身涼,飲食有加,便瀉自止,始能起床,行動數武。
然尚覺身輕如葉,不能久支。
恐藥味太苦,不宜多服,減去豬膽、龍薈,加入當歸一錢,人參三分,薑、棗為引,平調數日痊愈。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1%A7%E6%9D%BE%E5%9C%92%E9%86%AB%E9%8F%A1/20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