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寧坤秘笈上卷山陰倪涵初治痢奇效三方】 [打印本頁]

作者: ljx0012無知    時間: 2012-8-3 07:19
標題: 【寧坤秘笈上卷山陰倪涵初治痢奇效三方】

寧坤秘笈上卷山陰倪涵初治痢奇效三方

 

山陰倪涵初治痢奇效三方:

 

痢為險惡之症,生死所關,不惟時醫治之失宜,而古今治法千家,多不得其道,是以不能速收全效。

 

今立方何以為奇,不濕成法故奇也。

 

立論何以為妙,不膠成說,故妙也。

 

然其藥品又不外乎常用,而已有識者,切不可更張,勿為庸醫所誤,遵而用之,百試百效者也。

 

初起煎方 :

 

川黃連(去蘆,一錢二分) 條黃芩(一錢二分) 白芍藥(一錢二分) 山楂肉(一錢二分) 陳枳殼(去穰,八分) 紫濃朴(去皮八分,薑汁拌炒) 堅檳榔(八分) 濃青皮(去穰,八分) 當歸(五分)甘草(五分) 地榆(五分) 紅花(酒炒,三分) 桃仁(去皮尖,一錢,研如粉)南木香(二分) 上咀片,如法炮制,用水二碗煎一碗,空心服。

 

渣再煎服。

 

此中或紅或白,裡急後重,身熱腹痛者俱可服。

 

如單白者,去地榆、桃仁,加橘紅四分,木香三分;如滯澀甚,或大黃二錢,用酒拌炒,服一二劑仍除之。

 

若用一劑,滯澀已去,不必又用二劑矣。

 

用大黃於年幼之人,又不可拘用二錢也。

 

上方用之三五日神效,用之於旬日亦效,惟十日半月外,則當加減矣。

 

另詳於下。

 

加減煎方:

 

 川黃連(酒炒,六分,生用四分) 條黃芩(酒炒,六分,生用四分) 山楂肉(一錢) 大白芍藥(酒炒,六分,生用四分) 廣橘紅(四分) 濃青皮(四分) 堅檳榔(四分) 甘草(炙,三分,生二分) 當歸(五分) 地榆(四分) 桃仁粉(六分) 紅花(三分) 木香(二分) 上咀片,如法炮制,用水二碗煎一碗,空心服。

 

渣再煎服。

 

如延至月余覺脾胃弱而虛滑者,法當補理,具法如下:

 

補理煎方:

 

 川黃連(酒炒,六分) 條黃芩(酒炒,六分) 大白芍(酒炒,四分) 廣橘紅(六分) 當歸(五分) 人參(五分) 白朮(土炒,五分) 炙甘草(五分) 上咀片,如法炮制,用水煎,空心服。

 

渣再煎服。

 

以上三方,如婦人有胎者,去桃仁、紅花、檳榔。

 

以上三方,隨用輒效。

 

其有不效者,必初時投參术等補劑太早,補塞邪氣在內,久而正氣己虛,邪氣益盛纏綿不已,欲補而澀之則助邪,欲清而疏之則愈滑,遂至於不可救。

 

藥雖有奇方,無如之何!則初投溫補殺之也。

 

微理妙論古今治痢,皆曰熱則清之,寒則溫之,初起熱盛則下之,有表症則汗之,小便赤澀則分利之,此五者舉世信用如規矩準繩,不可易。

 

予謂五者惟清熱一法無忌,余則犯四大忌,不可用也,今詳於後。

 

一曰忌溫補 痢之為病由於濕熱蘊積,膠滯於腸胃中而發也。

 

宜清邪熱,導滯氣,行瘀血,其病即去。

 

若用參术等溫補之藥,則熱愈熱,氣愈滯,而血亦凝,久之正氣虛,邪氣盛,不可療矣。

 

此投溫補之禍為最烈也。

 

一曰忌大下 痢因邪熱膠滯腸胃而成,與溝渠壅塞相似,惟用磨利疏通則愈。

 

若用承氣湯大下之,譬如欲清壅塞之渠,而注狂瀾之水,壅塞必不可去,無不岸崩堤塌矣。

 

治痢而大下之,膠滯必不可去,徒傷胃氣,損元氣而已。

 

正氣傷損,邪氣不可除,壯者猶可,弱者危矣。

 

一曰忌發汗 痢者頭痛目眩,身發寒熱者,此非外感,乃因毒熏蒸自內達外,雖有表症,實非表邪也。

 

若發汗則正氣既耗,邪氣益肆。

 

且風劑燥熱愈助熱邪,表虛於外,邪熾於內、鮮不斃矣。

 

一曰忌分利 利小便者,治水瀉之良法也。

 

以之治痢則大千矣。

 

痢因邪熱交滯,津液枯澀而成。

 

若用五苓等劑分利其水,則津液愈枯,而澀愈甚,遂至纏綿不己,則分利之為害也。

 

若清熱導滯,則痢自愈,而小便自清,又安用分利為哉。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5%AF%A7%E5%9D%A4%E7%A7%98%E7%AC%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