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寓意草 卷下 李楚生眼病治效】
李楚生眼病治效
李楚生三兄患目,二目皆病,左目尤甚,紅痛異常,瞑不能開,勉強開之,盲無所見,頭痛難忍,亦左為甚,尤可怪者,大渴欲飲,每日飲濃茶十大碗。
蔡醫以白虎湯投之,石膏每劑一兩許,愈服愈渴,數劑後濃茶加至三十大碗,飲食不思,神煩不寐,終日終夜飲茶而已,兩月有餘,困頓已甚,乃延予診。
脈皆弦數而大,而右關數疾之中尤欠和柔,子笑曰:此非白虎湯症也。
白虎湯乃傷寒時邪,胃有實熱,大渴欲冷飲症所用。
今因患目而渴,飲欲熱飲,不欲冷飲,乃素嗜濃茶,克伐胃氣,胃液乾枯,求飲滋潤,而其實潤之者乃更傷之,故愈飲愈渴。
彼石膏輩能治實熱,不能治虛熱,本草載虛人禁用,恐伐胃氣,彼庸庸者不知,以為渴飲則當用石膏,而不知外感內傷有天淵之別,熱飲冷飲有毫釐千里之分,率意妄投,不獨損人之目,即損人之命不難也。
其仲兄乃秀才也,問曰;聞目屬肝,何患目而胃病如此?
予笑曰:肝開竅於目,夫人而知之;乙癸同源,肝虧則腎虧,亦夫人而知之;不知五臟六腑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稟受於脾土,上貫於目而為明,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使不能歸明於目矣。
以脾與胃相表裏而為胃行精液,胃主降脾主升,胃降然後脾升,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下輸於脾,然後脾氣散精而上輸於肺也。
今胃汁乾枯,胃氣不降,脾有何精液可升,尚能歸明於目哉!況病者肝腎本虧,腎不養肝,肝虛生熱,熱盛生風,以久虛之胃,木火乘之,故不獨燥熱難堪,飲不解渴,且胃無和氣,直致飲食不思,胃不和則臥不安,故夜不能寐也。
至目痛自屬肝火,頭痛自屬肝風,而今欲治之,必先救胃,救胃必先戒茶,然後大養胃陰,並養肝腎。
胃喜清和,得滋潤而氣自能降;木虛枯燥,得涵濡而火自能平;火平則風息,眼無火不病,頭無風不疼,如此調治,症雖險無虞也。
病者慮茶不能戒,予曰:非戒飲也,特戒茶耳。
於是以菊花、桑葉代茶,而先投以養胃陰扶胃氣重劑,十日後即不思飲茶。
然後兼調肝腎,並或清肺以滋生水之源,或清心以瀉肝家之熱,千方百計,乃得漸痊。
二年後其尊人亦得目病,蔡醫以為能治,不必延予,而一目瞽矣。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 ... 4%8F%E8%8D%89/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