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醫學正傳 卷六 秘結 論983】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7-26 16:51
標題: 【醫學正傳 卷六 秘結 論983】

醫學正傳 卷六 秘結 論983

 

秘結

 

 

《內經》曰: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

 

夫腎主五液,故腎實則津液足而大便滋潤,腎虛則津液竭而大便結燥。

 

原其所由,皆房勞過度,飲食失節,或恣飲酒漿,過食辛熱,飲食之火起於脾胃,淫欲之火起於命門,以致火盛水虧,津液不生,故傳道失常,漸成結燥之證。

 

是故有風燥,有熱燥,有陽結,有陰結,有氣滯結,又有年高血少,津液枯涸,或因有所脫血,津液暴竭,種種不同,固難一例而推焉。

 

經云: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以苦泄之。

 

陽結者散之,陰結者溫之。

 

大法,治燥者潤之,以大黃、當歸、桃仁、麻子仁、郁李仁之類。

 

風燥者,加以防風、羌活、秦艽、皂莢之類,為丸以煉蜜,取其潤燥以助傳道之勢,故結散而疏通矣。

 

仍多服補血生津之劑,助其真陰,固其根本,庶無再結之患。

 

切弗以巴豆、牽牛等峻劑攻下,雖暫得通快,必致再結愈甚,反釀成病根膠固,卒難調治。

 

或有血虛、脈大如蔥管、發熱而大便結燥者,慎不可發汗,汗之則重亡津液,閉結而死,此醫殺之耳。

 

《活人書》有脾約證,謂胃強脾弱,約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故小便數而大便難,制脾約丸以下脾之結燥,使腸潤結化,津流入胃而愈。

 

丹溪曰:然既曰脾約,必陰血枯槁,內火燔灼,熱傷元氣,故肺受火邪而津竭,必竅母氣以自救。

 

夫金耗則土受木傷,脾失轉輸,肺失傳化,宜其大便閉而難,小便數而無藏蓄也。

 

理宜滋養陰血,使陽火不熾,金行清化,脾土健旺,津液入胃,大小腸潤而通矣。

 

今以此丸,用之於熱甚而氣實與西北人稟賦壯實者,無有不安;若用之於東南方人與熱雖盛而氣血不實者,雖得暫通,將見脾愈弱而腸愈燥矣。

 

須知在西北以開結為主,在東南以潤燥為要,學人其可不知此乎。

 

引用: 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86%AB%E5%AD%B8%E6%AD%A3%E5%82%B3/8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