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暖化貧富不均?污染大國主導協商,排除窮國】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表示︰「我曾經認為,去適應氣候變遷,會降低我們對預防氣候變遷所作的努力。但我的想法已經改變」。
「貧窮國家十分脆弱,並需要我們的協助」。以下兩個因素促成態度的轉變。
第一,全球暖化速度比預期更快,要避開氣候變遷已經太遲,只能學習去調適。第二,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最受氣候變遷影響的是窮國及島嶼國家兩個特定群體。全球暖化首先衝擊他們所仰賴的旱地農業、熱帶雨林和自給性捕撈。
這些氣候變遷的受害國有兩個相同特徵:第一,他們因太貧窮而無法承擔高昂的防洪控制或公共衛生計劃;第二,與其他國家相比,他們的碳排放量極少。國際上一系列私人及公共部門的專案計劃,顯示了對氣候變遷調適的重視。
但這些計劃也碰到許多難題。首先是資金不足的問題。粗略估計,貧窮國家每年因應氣候變遷的成本約數百億美元,但到目前為止的累計總額只有約3億美元。
其次,各國經費分配不均。富裕國家雖同意貧窮國家受害較深並需要協助,但他們也希望能獲得補助。而對美國政府而言,為新奧爾良重建堤防,將會優先於非洲或加勒比海地區專案。
第三,即使貧窮國家終於獲得協助,經費如何妥善運用也是問題。例如,因應海平面上升,應該興建防波堤或是安遷居民較好。
與氣候變遷有關的國際協商,發展中國家多以中國、印度和巴西三國為主導。這些國家本身是污染大國,利益與窮國或島國並不相同。格瑞那達駐聯合國大使便為此抱不平,認為氣候變遷受害最深的國家,反而不能參與相關會談。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bryan24sea/article?mid=4434prev=4438&next=4432&l=f&fid=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