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白化 台灣週邊為高危險區】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珊瑚礁白化 台灣週邊為高危險區</FONT>】</FONT></STRONG></P><P><STRONG> </STRONG></P>
<P><STRONG>更新日期:2010/08/23 00:07 呂苡榕 </STRONG></P>
<P><STRONG> </STRONG></P>
<P align=center><STRONG></P>
<P> </STRONG></P>
<P><STRONG>【記者呂苡榕整理報導】台灣夏季氣溫持續維持炎熱高溫,世界各地傳出溫度過高造成的影響,除了人類受到影響,生長在海底的珊瑚礁也因為溫度持續居高不下,導致「珊瑚白化」情況嚴重。</STRONG></P>
<P><BR><STRONG>▲台灣夏季氣溫居高不下,地球暖化連帶影響海底珊瑚,導致珊瑚群白化程度嚴重,圖為蘭嶼土地公廟三米乳頭海葵,已面臨中度白化。(圖/郭兆揚提供)</STRONG></P>
<P><BR><STRONG>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海生館與大仁科技大學所組成的氣候變遷與珊瑚礁研究團隊持續觀察發現,截至八月上旬在墾丁核三廠出水口與蘭嶼西南海域發現部份珊瑚出現白化現象。</STRONG></P>
<P><BR><STRONG>台灣海域周邊的珊瑚與共生藻適合的溫度大約是28℃,不過入夏以後,海域溫度維持在29至30.50℃的邊緣,研究團隊表示,溫排水的影響與海溫背景值持續偏高,導致核三廠出水口右側小灣在7、8月份的表水水溫常可高達32℃。</STRONG></P>
<P><STRONG> </STRONG></P>
<P><STRONG>根據調查,附近水深1至3米的礁台,約有30%珊瑚出現白化現象,其中1/3屬於嚴重白化現象。</STRONG></P>
<P><BR><STRONG>蘭嶼的珊瑚白化現象則是集中在西南海域由椰油港到土地公廟的海域附近,北方與東南方海域並無明顯的白化發生。</STRONG></P>
<P><STRONG> </STRONG></P>
<P><STRONG>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珊瑚白化預警週率預報系統的推測,台灣與西太平洋珊瑚因海水表溫持續高溫至少8到10週,台灣周邊珊瑚處在白化發生的超高危險區域,研究團隊將持續注意珊瑚白化的現象。</STRONG></P>
<P><BR><STRONG>面對不斷升高的海溫所造成的「逆境」(stress),當光線過強或是海溫過高,產生光合作用抑制時,珊瑚礁上的共生藻會主動或是被動的離開珊瑚的細胞,而當共生藻離開的密度達某種程度,珊瑚露出白色碳酸鈣骨骼,就是所謂「珊瑚白化」。</STRONG></P>
<P><STRONG> </STRONG></P>
<P><STRONG>但珊瑚白化並非不可逆現象,積極處理仍可避免。</STRONG></P>
<P><BR><STRONG>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2007年的模式情境預測,如果地球溫度持續增高,珊瑚白化發生的頻率與強度將會增加。</STRONG></P>
<P><STRONG> </STRONG></P>
<P><STRONG>如此持續下去,2050年之前,超過60%的珊瑚礁將因高溫產生的白化而消失,加上海洋酸化等雙重的逆境影響,本世紀末珊瑚將停止造礁,且完全消失於地球。</STRONG></P>
<P><BR><STRONG>除了氣候變遷的考驗,研究團隊表示,台灣海域的珊瑚礁還必須承受海域遊憩造成的破壞,以及其它污染。珊瑚礁體檢期間,團隊曾發現不少浮潛遊客直接踩踏在奄奄一息的珊瑚礁台上。</STRONG></P>
<P><BR><STRONG>研究團隊呼籲,大量珊瑚因白化死亡,將影響整體珊瑚礁生態系的功能,進而影響相關漁業、觀光等與珊瑚礁依存的人民的生計,人類應正視珊瑚礁所面臨的危機並積極處理。</STRONG></P>
<P><STRONG> </STRONG></P>
<P><STRONG>引用:</STRONG><A href="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23/131/2bld9.html"><STRONG>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23/131/2bld9.html</STRONG></A></P>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