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玩不轉移動社交的代價】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size="5">【<font color="#ff0000">阿里巴巴玩不轉移動社交的代價</font>】</font></b></p><p><b><br></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p><p><b><br></b></p><p><b>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田卡</b></p><p><b><br></b></p><p><b>3月中旬,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阿里巴巴已向移動社交應用程式Snapchat投資2億美元,這筆投資使得這家“閱後即焚”式社交程式的估值達到令人驚訝的150億美元。Snapchat總部位於舊金山。</b></p><p><b><br></b></p><p><b>這不是阿里巴巴集團首次投資社交應用了,2014年,阿里投資了另一家美國移動社交應用Tango,花費2.15億美元。更早的2013年和2012年,馬雲重資入股新浪微博以及陌生人社交應用“陌陌”。2014年新浪微博上市之際,阿里巴巴還將持股比例上升到30%。</b></p><p><b><br></b></p><p><b>甚至在2013年,馬雲親自披掛上陣做阿里巴巴出品的移動社交應用程式“來往”。馬雲喊出“寧可死在來往的路上,也絕不活在微信的群裏”的口號,當時為了推廣“來往”,馬雲宣稱阿里員工“來往”好友達不到100位沒有年終獎,於是2014年春節所有阿里人都在急著完成拉人任務。</b></p><p><b><br></b></p><p><b>然而,阿里巴巴玩不轉移動社交,投資Tango和”陌陌“被證明是無關痛癢,自家的“來往”在馬雲親自努力半年後就被徹底放棄。</b></p><p><b><br></b></p><p><b>事實證明,馬雲在移動社交領域最有價值和戰略意義的投資是持股微博。然而,在新浪微博和微信打得難捨難分的2013年,馬雲的主要精力花在了“來往”上。清華大學產業創新組顧問張利華認為,如果馬雲在2013年不做“來往”,全力推廣和扶持微博,微博還有可能與微信一拼,但經過來往一攪合,加上微博自身的經營太文人化,缺少互聯網巨頭間競爭的氣魄,再經2014年春節紅包一戰,全面輸給微信再無抗衡之力。2015年,微博的活躍用戶數(1.7億)已經與微信(5億活躍用戶)相差數倍。</b></p><p><b><br></b></p><p><b>社交網絡是移動互聯網的重要入口,馬雲卻在中國錯過了社交網絡的發展機遇,代價高昂。阿里巴巴的業務重心是電子商務和第三方支付,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2項業務均正遭受微信的侵蝕。</b></p><p><b><br></b></p><p><b>經過2014年和2015年春節,微信通過上線火遍華人世界的“搶紅包”功能綁定上千萬張銀行卡,這讓馬雲的支付寶不寒而慄。眾多網友評論說,一個春節就讓微信完成了支付寶花了10年做的事情。在第三方支付領域,支付寶不再是一家獨大。</b></p><p><b><br></b></p><p><b>微信還在應用程式內部,增加“購物”功能,內嵌中國第二大電商品牌“京東”的購物入口,幫助京東與阿里巴巴競爭。</b></p><p><b><br></b></p><p><b>曾幾何時,馬雲說拿著望眼鏡也找不到競爭對手。在中國市場,微信可能會成長為與阿里巴巴體量相當的對手。</b></p><p><b><br></b></p><p><b>阿里巴巴錯過中國移動社交發展機遇的代價如此之高,讓馬雲不希望同樣的一幕在美國上演。阿里巴巴投資Tango和Snapchat均可視為馬雲的“亡羊補牢”之舉,目前還不清楚美國用戶是否願意在社交程式中使用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功能,但倘若移動聊天在美國市場的地位與中國類似,那麽阿里巴巴的投資將是富有遠見的行為。</b></p><p><b><br></b></p><p><b><br></b></p><p><b>引用:http://n.yam.com/grinews/fn/20150322/20150322930524.html</b></p><p><br></p><p></p>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