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周易卷之三繫辭下傳第十一章心得】
本帖最後由 方格 於 2013-10-3 23:38 編輯【學習周易卷之三繫辭下傳第十一章心得】
預習時我的理解是:
易之興也。
易的流行、盛行開始.
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那個正值殷朝的最後一代,環繞此極共同遵循的規範怪異、不合常理,正值文王同紂王的所作所為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事情因而那個言詞、文詞不安全,不安全者令、讓止息、使安定,改變者令、讓全部的、毫不保留的,那個方法極重要的、偉大的,眾多的內容未捨棄不用,害怕因為結局、最後的時刻事情的起頭、開端,那個應該沒有災禍,這此稱呼易的方法。
2013年10月01日,老師的直譯是:
易之興也。
易的流行、盛行開始。
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他正值商代後期這尾端一代,普遍、全面此熱鬧的、大規模的此規範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正值文王和紂的所作所為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事情原因他言詞、文詞端正,端正者用安舒無事,改變者用歪斜,他的方法極大,眾多的內容未沒有用處的,害怕因為結束開端,他收為己有沒有過失,這個此稱呼改變這方法而言。
聽了老師講課之後,讓我對《封神榜》有了新的認知與見解。
周易這本書的卷之一與卷之二是一直流傳下來的384爻情境資料。
這套學術可以追溯到從記載的包犧氏年代,從那裡開始流傳出八卦的開始。
聽老師的講解,認為這套學術並不是本次文明的產物,而包犧氏時代有人巧合獲得了周易的資料,從此人類便是開始了研究與探索,經過漫長歲月,易學開始慢慢發展,在農耕時代利用這套學術知道天氣變化來耕種,經過幾千年的傳承下來,人們開始懂得運用到易學裡面更高的易法,這個時候已經到達了天界、人界、地界有混淆的狀態,因為習得天地運行的法術,達到了運用學術的頂峰,人可用肉體上天入地,還可以使用法術讓自己的生命加以延長,達到與天同壽之定義。
也許是天界的神看到這套學術已經被人類運用到極點了,並亂了三界之定義,所以決定要整治人界,收歸這些法術不讓它在人世間的廣傳。
在那個年代因為只要您能拜到師傅自然能跟隨學習,所以傳承方面就有了很大的發展與極端,這套學術如果運用在君子身上自然能造福人類,不會有大的問題出現,如果讓小人壞人習得那麼可要天下大亂,因為擁有了學術的能力自然能為所欲為,唯恐天下不亂。
姜子牙也許是天界的神早有安排,他此生的來世是為了要主持《封神榜》的擂台,關於姜子牙,他一生都好像在等待時間的到來,最為流傳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他一輩子都默默無聞的等待,電視劇描寫到的是他直鉤釣到了魚,預示著他的大任就要執行。
想要舉行一場盛大的擂台比賽,必須需要有情節發展把這場比賽推向盡頭,於是這個時候讓文王與紂王來扮演這場比賽的根源,故事是這樣開始的,荒淫無度的紂王沉迷於酒色之中,起因他是要試探傳聞中文王是否有神算,把文王的兒子殺了並用他的肉做丸子來試探文王的實力,文王占卜得知真相忍淚吞下肉丸,這樣文王得以保命一條,眾多的原因聚集在一起使得文王要推翻紂王發起了一場改朝換代的舉動,這場鬥爭一直在累積各種各樣擁有不同法力的高人聚集在一起,他們可以選擇幫助文王或者幫助紂王,事情發展到此已經把整個擂台推向了高峰,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每個習得學術能力者都用盡自己的能力,以生命來搏鬥,自然這場鬥爭是無法比擬的激烈,到了最後,擁有法術高人全部戰死,姜子牙按上天的旨意給他們封了神,自然人界就沒有再能流傳這套學術的機會了。
而那時候的人們已經知道了有這套學術的存在,但是又無法找到高人而習得,就拿到一些資料來自己研究,其中最有名氣的算是文王的占卜,所以最終以文王的後天八卦開始流行。
也許為了不斷層,不管是真的假的書籍都有流傳下來,一直帶等待有緣人的出現並習得,聽老師說現在即使能習得這套學術,但已經沒有辦法使用肉身上天入地,只能適用於趨吉避凶所用。
學習本篇文章,我才知道以前運用這套學術的人已經到達了最高境界,可以上天入地,以我們現在的認知,根本是不可能想像那個情況,所以只能用神話來告訴我們曾經有過那麼一場鬥爭,天界,人界,地界只有遵循自己範圍的所作所為才能三界和平,所以即使習得這套學術也要遵循君子的定義為人處世才不會被收歸的危險。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