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卷之三繫辭下傳第十一章 學習心得】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10-3 22:45 編輯【周易卷之三繫辭下傳第十一章 學習心得】
2013年10月1日星期二晚上7點由術龍老師解惑。
原文:
易之興也。
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自己對文章的直譯:
易之興也。
易這流行、盛行開始。
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他應該殷朝此最後一代,環繞此大規模的遵循的規範怪異、不合常理,認為、視為文王跟商朝最後一位君主此關係不正的,正確原因那言詞、文詞傷害,傷害者如果安舒無事,易者用全部的、毫不保留的,那個方法極重要的,眾多的內容未捨棄不用,害怕因為結局、最後的時刻最初的,他求沒有災禍,這裡此告訴易此這方法而已。
老師對文章的直譯:
易之興也。
易的流行、盛行開始。
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他正值商代後期這尾端一代,普遍、全面此熱鬧的、大規模的此規範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正值文王和紂的所作所為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事情原因他言詞、文詞端正,端正者用安舒無事,改變者用歪斜,他的方法極大,眾多的內容未沒有用處的,害怕因為結束開端,他收為己有沒有過失,這個此稱呼改變這方法而言。
學習後的理解:
“易之興也。”
易學這套學術從伏羲氏運用開始,慢慢被廣泛流傳使用,但它最流行的鼎盛時期是在什麼時候呢?
對於這個問題可謂是眾說不一,因無從考證始終也沒有人可以認定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都好像在敘述神話故事般。
如果自認為是研究易學的大師也好,愛好者也罷,應該可以從這篇文章裡面發現一些端倪,真假事實已經呈現,用不得爭辯,因為從古至今易的原文沒有修改過,作者想要表達的臻義已經明明白白寫在裡面。
“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易學流行最鼎盛的時期是處在商朝末期,當時五術的發揮運用可以稱得上是淋漓盡致,由於那時教導傳授的方式非常直白,變成很多人都會運用這套學術,甚至把裡面源、理、義、法、竅之精華演變成各自歸納、吸收、修煉,集萬物之靈氣於身而變成法術,使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而各顯神功,你厲害我比你更厲害,為保其主使盡渾身解數,所以才有了神話封神榜裡面眾多奇奇怪怪的道士、山人等等有奇特能力的人出來,造成很多不正常的挑釁與爭鬥。
君王的昏庸無道演變成君臣之爭,學術的運用也變得氾濫成災,至於神話故事封神榜裡面的描述的細節我們就沒必要去追根溯源了,但那個時代由學術而修煉成各種的法術應該是存在的,也正是由於人所呈現出的各種特殊能力,擾亂了天、人、地三界各自的運作模式,變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仙不像仙,已經超出了人之定義所認知的範圍。
由於當初這套易學的流傳沒有被做過任何方式的修改而呈現,所以不管是什麼人只要找到懂的人來學習,就一定會學有所成,也是因為如此,君子運用所學之術,可以使自己與符合君子之道的人平安順利,但如果是小人就會以此學術來滿足自己的私欲,為了達到自己所需目的而不擇手段。
學術不會區分你是君子還是小人,是否運用得當主要取決於掌握學術之人,無論是君子還是小人使用,雖然所展現出的能力與結果會各有所不同,但學術所呈現出的威力與作用是絲毫不會改變的,因為裡面所有內容沒有一樣是沒有用的,夏、商、周那些時期的人,很多都可以運用它修煉成法術而通天入地。
當時文王與紂王正處於朝代的更替,故事產生了姜子牙奉天命擂台封神的神話,只要是有特殊能力法術者,無論是幫助文王也好,還是幫助紂王也好,最終都是用盡法術戰死後被封為神而各歸其位,為了將他們的法術收回於天地,從此不再流傳於人世間,只有這樣才不會擾亂天地的運行規律。
所以就以此方法來結束散播在外的這套學術與有此能力之人,讓本來歸屬天地的學術全部收回,以此方法才不會產生過失,只留下一個神話故事讓後人尋味,同時作者也闡述了為什麼這套學術會從那個時期而斷層的原因。
也正是因為如此,不懂的人認為就是從這裡開始,將文王後天八卦順理成章當作了方法依據,產生出很多繆論與門派之分,把文王之前所有學術延伸的資料都拋擲腦後,雖然隱含臻義的原文一直在世間流傳,但沒有專業者口傳心授是絕對不可能學懂的,所以能識得原文臻義之人就所剩無幾了,易這本著作自然而然的變成了天書。
神話永遠都是神話,我們沒必要糾結它是真還是假,假東西永遠也不會成真,但真道理是永遠都不會消失改變的,因為它是學術道理,就像堪輿術,從古至今聖賢們留有一大堆可以驗證真理的考試卷,例如【蔣公字字金】、【天玉經闢】、【青囊經】等等,四書五經裡面都有提起驗證學術真偽的標準,對與錯不用爭辯,因為人家已經寫在文章裡面,如果自認為可以看得懂,再來對照一下自己的學術,結果自然就會呈現出來。
並不是說假學術就一定會沒有道理,那樣認為就錯了,假東西和真東西必定有相似之處,不然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會相信,會被騙呢?
就像社會上銷售的假煙假酒等等假冒偽劣產品,一樣得到很多人認可,其原因主要取決於每個人的層次與認知,經常喝假酒的人你給他一瓶真酒,他反而會認為是假的,因為他已經喝慣了假酒的味道,有一些人干脆是盲目追從,看到大家都用都用這個品牌,我也用這個品牌,也不去了解是不是適合自己,更不知道它的功能與效果,殊不知相似非相同,同辭非同義的道理。
天地運行的學術不會讓很多人去掌握它,所以這套學術到了一定的時期就會莫名其妙消失掉,一段時期又會復出,被符合它運行機制的人而掌握,去幫助更多符合定義之人,它不會讓隨便一個人就可以有此能力,避免來破壞了它的運行機制,如果認為不管什麼人看一些自認為的秘笈或隨便拜個老師就可以學會,那豈不是也會像神話故事一樣,但結果可能是變鬼而不是封神。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