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籍富 發表於 2013-4-16 13:36:34

【釋曉雲】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釋曉雲</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1913,廣東省廣州市~2004,台灣新北市石碇區)釋曉雲尼(1913~2004)是臺灣有史以來,第一位創辦私立「華梵大學」的佛教出家女性、又是著名的嶺南派女畫家和近代大陸傳統天臺宗的正式傳人,所以其生平資歷,相當顯赫和多面性。</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釋曉雲尼,俗姓游名雲山,別號青峰,為廣州市近郊花地鄉游家長女,1913生,6歲入私塾,熟讀四書五經,背誦古文、詩詞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她在1933年先畢業於香港麗精美術學院,再進入南中藝術院研究所,拜嶺南畫派的首席開派者高劍父(1879-1951)習畫,1934年即舉辦首次個人畫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其後,雖遭遇1927年中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她選擇離開香港和結束任教於香港聖保祿中學的教職,但在烽火漫天中,她依然隻身攜帶畫具和個人積蓄,遍遊大陸西南各地名勝,包括:飽覽桂林甲美麗山水、到廣東省曲江南華寺拜謁釋虛雲禪師(1871—1959),並有了第一次聽經的宗教經驗;</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也於1942年登臨四川省峨嵋山金頂觀賞冰雪奇景,並皈依該省佛教會長釋會昌比丘座下和首閱明末禪僧釋德清(1546-1623)的禪修著作,大為激賞和獲益良多;</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其後,親赴湖南省衡陽市境內南嶽衡山、以及乘火車前往探看已歷經三次中日長沙大戰後的戰場遺跡,足履所及,到處寫生,積累有大量畫作,例如其恢弘氣勢〈獨上峨嵋寫冰雪〉的畫作,就是此類寫生作品之一。</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945年,戰爭結束,她即重回香港,執教於龍州國立華僑第三學校。</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然後又於1948年,再次離開香港,前往印度,擔任印度泰戈爾大學美術學院的「中國畫論」教授,前後4年(1948-1952),除教書之外,並潛心研究印度佛教藝術,著有《印度藝術》及詩文隨筆《泉聲》,並曾在印度加爾各達藝術館及新德里等處,由印度美術協會贊助她舉辦個人畫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951年,她返回香港,創立「」雲門學園」,居住3年後,於1955年開始其全球性的旅行和采風,足跡遠至歐、美、亞三大洲二十多個國家,並在各地舉辦畫展,獲得無數好評,被譽為介紹中國藝術至歐美的第一人。</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她曾經歷一段沒有結果的情緣,然後即選擇返回香港出家,1958年在定居香港多年的大陸傳統天臺宗第44代傳人釋倓虛老比丘(1875-1963)門下剃髮為尼,時年已45歲。</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而她在道業上的精進,也從原來的禪畫兼修,改為大陸傳統天臺宗的教理學習和止觀修行實踐,並矢志餘年專心推動佛教教育,而不專門住持寺院。</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隨後,她即在香港創辦慧海中學,及慧仁、慧泉兩所貧民教育學校,以開展其透過教育來弘法的長期生涯。</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966年,大陸爆發「文化大革命」,臺灣當局則於同年擬定「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以為對抗。</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陽明山華岡創辦「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的前教育部長(第六任,1954年5月27日-1958年7月14日)張其昀(1901-1985),於1967年邀其來臺任教於該學院哲學研究所,同時擔任該校私創的「中華學術院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前後達17年(1967-1984)之久。</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教學之餘,她另在陽明山麓的永明寺內,自創「蓮華學佛園」(1970)和「華梵佛學研究所」(1980)。</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創建,以逐步奠定日後(1989)進一步創辦私立大學的發展基礎。</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989年她成為教育部開放佛教辦高等教育機構的第一波核准籌設者。</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初期(1990)為「華梵工學院」,校舍設於於今新台北市石碇區大崙山上。</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992年,因於永明寺預計重建,「蓮華學佛園」及「華梵佛研所」的師生,於當年6月,搬遷至「華梵工學院」校地附近,所另建一棟弘揚天臺宗佛教學說的「慈蓮苑」道場大樓,以為容納,並將原「大崙山」,改名為「天臺山」。</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993年「華梵工學院」更名「華梵人文科技學院」,1997年再核准升格為「華梵大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strong>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6894</strong>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釋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