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籍富 發表於 2013-4-14 10:39:44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寶藏巖國際藝術村</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寶藏巖位於臺北市汀州路3段(公館一帶),為新店溪旁的虎空山的山坡上,該地有建於清代康熙年間的寶藏巖寺而得名。</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寶藏巖寺原名石壁潭寺,由於主祀觀音,所以又稱為觀音亭,目前是臺北市的市定古蹟。</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寶藏巖最早由福建漳州、泉州移民來此開墾,直到日治時期之後才開始形成聚落,因為是水源地,所以住戶並不多,直到1970年代之後福和橋完工、加上原有軍事營區撤離,這裡開始出現弱勢居民生活於此並自立造屋,最盛期約有2百多戶。</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不過寶藏巖在都市計畫中被規劃為公園用地,於是展開一連串拆遷與否的爭議。</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臺北市古蹟審查會有鑑於寶藏巖聚落自立營造所形成的獨特風貌,於是在2004年公告為「寶藏巖歷史建築」,也是北市第一處聚落型態的「歷史聚落」,藉此確保古蹟與歷史聚落保存。</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由於寶藏巖有其特殊的人文環境、地理景觀,素有「小九份」之稱,在經過2006「臺北藏寶」計畫以及2007-2009年的研究階段,2010年以「寶藏巖國際藝術村THAV」的面貌呈現,在原有的住戶之外,引進藝術家進駐,並提供各式各樣的展演空間。</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目前規劃有14間「創作計畫駐地工作室」,透過徵選提供藝術工作者3-6個月的住宿與工作室。</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兩個排練室、三個展覽空間及不同尺度的戶外廣場錯落於聚落之中,提供了各式多元的演出及展演空間。</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2個維持原本房屋面貌的「微型群聚」,做為藝術家與團體的工作室與辦公空間。</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戶外則因地景不同而規劃出展覽空間、排練室,做為市集、展演與排練的空間。</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strong>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7613</strong>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