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子刺繡文化館】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朴子刺繡文化館</FONT>】</FONT></STRONG></P> <P><STRONG>在成衣尚未發達的年代,家裡成員所穿戴的衣飾、鞋帽,幾乎都是由家中婦女親手縫製與刺繡,稱為「女紅」,臺語稱為「做針黹」或「挑花刺繡」,刺繡手藝好不好,也是以前擇偶的條件之一。</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刺繡產業在1930-1970年代的朴子相當興盛,還曾與府城臺南、鹿港、艋舺等地,並列為臺灣四大刺繡產業鄉鎮;</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戰後初期的朴子開元路,當時有許多繡莊,還被稱為「刺繡街」。</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當時的產品有八仙彩、門簾、枕頭套、被單、神明衣、布袋戲偶衣服、歌仔戲戲服、新娘嫁妝等。</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不過隨著刺繡市場的萎縮,昔日風光不再。</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對此,朴子市公所自2000年開辦刺繡研習班,希望重拾往日刺繡大鎮的榮景,2002年則進一步成立刺繡文化學會,希望結合地方產業(例如製作高雄世運開幕典禮三太子神明衣的神斧精品刺繡),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為了讓朴子的刺繡產品有一個空間可以陳列展示,2004年12月18日,「朴子刺繡文化館」正式對外開放。</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這裡原本是一棟日式木造建築,前身是由辜尚賢在日治時期所設立的鹽館,後來成為船舶大隊的辦公室,經過整理與規劃,成為朴子刺繡文化的再生之地。</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館內每三個月換展一次,希望時時給民眾全新的體驗與感受。</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P>
<P><STRONG></STRONG> </P><strong>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7617</strong>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