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臺灣日日新報》】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史學●《臺灣日日新報》</FONT>】</FONT></STRONG></P> <P><STRONG>日治時期臺灣發行量最大、發行最久的報紙。</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與中部《臺灣新聞》、南部《臺南新報》被稱為日治三大報。</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田川大吉郎擔任主筆的《臺灣新報》(1896年創刊),與內藤湖南所主筆的《臺灣日報》(1897年創刊),因臺灣總督府差別待遇及派系問題而展開激烈筆戰。</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898年(明治31年)4月,在後藤新平調停下,由守屋善兵衛出面收購兩報,合併後於5月6日發行《臺灣日日新報》創刊號,屬於半官半民的報紙。</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前後五任社長分別為守屋善兵衛、今井周三郎、赤石定藏、井村大吉與河村徹,因此具有御用新聞的色彩。</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創刊初期有6個版面,並以附錄方式刊登總督府所發布行政、司法等相關命令的《府報》。</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901年增為8版,其中漢文版通常佔有2個版面。</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905年7月後,獨立發行《漢文臺灣日日新報》,每日6個版面,成為一般大眾參與報業工作的媒介,先後進入該報工作的人士包括章炳麟、連橫、巫永福、何春木、林佛國、魏清德等人。</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911年因報社財務問題,將《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停刊,恢復以往於《臺灣日日新報》中有兩頁漢文版的做法。</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937年(昭和12年)4月因應戰爭時局,與《臺灣新聞》、《臺南新報》等同時將漢文版停刊。</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而《臺灣日日新報》除附錄有《府報》外,另曾附錄《臺日子供新聞》、《臺灣日日寫真畫報》、《臺北州州報》、《臺北市報》等。</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944年4月,因大戰下物資與言論統制,總督府進行報業統一工作,將《臺灣日日新報》與臺中《臺灣新聞》、臺南《臺南新報》、原為《臺灣新民報》的《興南新聞》、花蓮港《東臺灣新報》及高雄《高雄新報》等六家報紙合併為《臺灣新報》。</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至此,出刊長達46年的《臺灣日日新報》宣告結束,前後共發行15,800餘號。</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臺灣新報》由國民政府接收,隸屬於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更名《臺灣新生報》,於1945年10月25日重新發刊。</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P>
<P><STRONG></STRONG> </P><strong>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829</strong>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