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籍富 發表於 2013-3-22 21:32:55

【史學●劉銘傳】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史學●劉銘傳</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出生於中國安徽合肥西鄉的農村家庭,年青時遭逢太平天國之亂,各地民變蜂起,18歲(1853)時手刄家鄉土豪而被擁為堡寨長,隨後倡議築堡建寨。</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859(咸豐9)年辦理本鄉團練、率鄉勇從軍,屢破捻亂及太平軍。</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861(咸豐11)年率500餘人歸附李鴻章所統領之淮軍張樹聲部,以千總職率銘字營,並隨李鴻章赴上海與英籍戈登(CharlesGeorgeGordon)少校所領之常勝軍併肩對抗太平軍並學習洋式槍砲,在短短的3年內(1864,同治3)即因屢建軍功奉旨補授直隸提督,並隨曾國藩進剿安徽及湖北交界處之捻匪,4年後平定捻亂,晉爵一等男,隨後因病辭官回籍,除了偶爾協助軍務外,在往後的約15年間,多居鄉里休養。</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884(光緒10)年清法因越南之爭爆發戰爭,同年劉銘傳以直隸提督晉巡撫銜督辦台灣軍務之身分抵台,隨即規畫並督建基隆大沙灣、岸鱗墩、仙洞、社寮、獅球嶺及四腳亭,淡水油車口及中崙,八里坌鴨子尾等砲台。</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885年4月(光緒11年3月)清法戰爭結束後台灣建省(1885.10,光緒11年9月),劉銘傳於就任首任台灣巡撫之後,延續並擴大了沈葆楨之治台理念,展開了一波大規模的近代化措施,內容涵蓋了建省、設防、交通、清賦、撫墾、治安、實業、財務及教育等政策,在實質的工程建設方面,包括:電報、鐵路、軍裝機器、電報學堂、西學堂及近代化砲台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從建築的角度來說,劉銘傳推動興建了一些洋式的建築,包括電報建設中的「辦理台灣水陸電報總局」(1892)、鐵路建設中的台北機關車修理廠及鐵橋、軍裝機器建設中的洋監督宿舍、教育建設中的西學堂(1890),以及於1886(光緒12)年在砲台監工鮑恩士(MaxE.Hecht)協助下新建9座近代化洋式大砲台,其中8座已知者分別為:基隆社寮砲台、基隆沙灣砲台(第一級古蹟)、滬尾油車口新砲台(第二級古蹟)、旗后大坪山砲台(在現今高雄壽山,不存)、澎湖湖西大城北砲台(僅存部分殘蹟,國定古蹟)、澎湖西嶼東砲台(第一級古蹟)、澎湖西嶼西砲台(第一級古蹟)及澎湖媽宮金龜頭砲台(國定古蹟),此外尚修建安平二鯤鯓砲台(或稱為安平大砲台,即現今俗稱之「億載金城」,第一級古蹟)一座。</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西元1891(光緒17)年劉銘傳請辭奉准,隨後返回故里,1895(光緒21)年年底過世,贈太子太保銜,諡壯肅,建專祠並立傳。</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strong>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9177</strong>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史學●劉銘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