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籍富 發表於 2013-3-22 17:17:59

【史學●屏東龜山遺址】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史學●屏東龜山遺址</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龜山遺址隸屬於屏東縣車城鄉射寮村西南部海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其地理位置在東經120°40'47",北緯22°1'57",是一處由珊瑚礁構成,海拔高度約在72公尺左右,外貌猶如一龜背的小丘上。</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由於其外型恰似一龜背,所以名之為龜山(李匡悌1994a:47、1994b:86)。</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日據時期,宮本延人(1931年)所撰述的〈台灣の先史時代遺跡の概要〉中,就曾提及在龜山發現遺留的事,之後金子壽衛男(1978年)亦報告了發現龜山遺址之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984~1985年間,李光周先生等人根據當地居民林清財的報導再次調查而發現,此後曾數度調查該遺址並進行試掘,其中出土的遺留有:鐵器、陶器破片、帶釉硬陶、陶紡輪、陶環、動物形陶偶,磨製石斧、骨製尖器、貝器以及各類動物骨骼及貝殼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根據龜山遺址所出土的這些文化遺留,學者認為此遺址除了包括類似鵝鑾鼻第二史前遺址(位於鵝鑾鼻公園內)所發現的鵝鑾鼻第三和第四史前文化相之外,還發現了當時唯一出現在台灣南部恆春半島中的文化相,其文化內涵有異於其他文化,亦是台灣地區僅見的一處該文化的遺址,因此,李光周先生將此文化命其名為“龜山文化”(李光周等1985;</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李匡悌1994a、1994b)。</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從發掘探坑出土的貝殼所測的碳十四年代顯示,龜山文化的年代為1,550±60B.P.(年輪校正年代1,530±41B.P.)(黃士強等1987)。</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龜山遺址出土的“龜山文化”遺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陶器表面紋飾的特殊性,以人形紋飾最突出,除此之外還有各式幾何形印紋、刺點及刻畫紋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李匡悌先生就曾撰文討論過龜山遺址出土的陶器與民族誌材料的理解,初步推斷史前龜山文化與台灣南部現存的排灣族,源自於共有的早期南島語族文化內涵(李匡悌2003a,2003b)。</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992年,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籌備處選擇在龜山西側山麓的海岸低地上準備興建博物館,為了顧及是否有史前文化遺留分佈在博物館基地內,進一步瞭解龜山史前遺址的文化遺留分佈範圍和內容,因此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李匡悌先生進行包括博物館基址和龜山山丘的考古調查及試掘(李匡悌1994b:88)。</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由於龜山遺址位於海岸邊,且出土許多貝殼,李匡悌先生則針對龜山遺址出土具有海洋性資源相關的遺留,探討有關龜山史前文化、海洋性資源以及海岸聚落與海洋適應等問題做深入的研究(李匡悌1994a、1994b、1994c、1995)。</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strong>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6382</strong>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史學●屏東龜山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