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籍富 發表於 2013-3-21 08:17:53

【史學●流流遺址】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史學●流流遺址</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流流遺址(LLsite)流流遺址位於宜蘭縣五結鄉季新村,俗稱流流聚落的位置,這也是噶瑪蘭的流流舊社所在地。</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流流遺址的經緯度位置為:北緯24度40分33秒,東經121度48分53秒;</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自然地形方面,是位於冬山河舊河道與現今河道之間沖積扇平原上的古老沙丘,因此鄰近冬山河水系,因為遺址位於沙丘上,所以海拔高度大約在3到10公尺左右。</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流流遺址最早是在1963年的2月由盛清沂先生在進行地表調查的時候所發現,這是日據時代之後,第一次對宜蘭平原地區做考古地表調查時所發現的遺址之一。</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那之後直到1975年,才又有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的宋文薰、連照美兩位教授對流流遺址進行地表調查;</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之後又分別在1980年、1987年、1993年、1994年以及2004年由不同的學者進行地表的調查和複查,其中在1987年黃士強與曾振名兩位教授在調查之外,還試掘兩個探坑,劉益昌先生也在1994年在進行地表調查後,試掘了七個探坑。</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流流遺址發掘所得的史前遺物相當的豐富,包括灰褐色及淡褐色的夾砂拍印紋陶片、陶甑以及各種近代硬陶、瓷器,還有瑪瑙珠、玻璃珠、玻璃管珠、鐵器殘件以及鐵渣等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根據鐵渣以及周圍出土的燒紅板岩片,學者也推測此處有煉鐵的行為。</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此外,重要的遺跡還有發現疑似「蹲踞式」的墓葬等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根據遺址的位置、斷定的年代(學者估計遺址年代距今一千兩百到兩百年)以及出土的器物類型,都顯示流流遺址的居民就是當時活躍在宜蘭平原的平埔族噶瑪蘭人,尤其是流流遺址出土了完整的陶甑,和一百多年前日本學者伊能嘉矩紀錄的噶瑪蘭族器物相同,更可以說是最直接的證明。</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關於流流遺址的紀錄,首見於1963年盛清沂先生的【宜蘭平原邊緣史前遺址調查報告】,之後隨著上述地表調查的時間另有相關的調查報告提到這個遺址;</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此外,劉益昌先生於1995年發表的【宜蘭史前文化類型】一文,對於流流遺址的內涵也多有討論。</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流流遺址可以說是蘭陽平原的噶瑪蘭族舊社中,保存較完整的聚落遺址,在文化上也有重要的意涵,需要好好的規劃與保存。</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strong>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6414</strong>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史學●流流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