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籍富 發表於 2013-3-21 08:14:26

【史學●淡水港】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史學●淡水港</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臺灣史上的重要港口。</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淡水是古地名,約形成於16世紀下半葉,有學者認為淡水係與海水對稱,指飲用水;</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也有學者認為指雨水或「水滿或播動之容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6世紀時,臺灣北部海岸係周邊海域水手的航行指標,文獻中出現「淡水洋」地名,應是船隻補給飲水之地,即今淡水河;</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6世紀末水手們更頻繁地航經臺灣北海岸,此一汲水處成為泊船地,被稱為淡水港,西班牙稱之為PuertoTamchuy。</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620年代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佔領臺灣西南海域的大員島,促使西班牙王國先後派兵佔領雞籠港、淡水港;</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西班牙佔領時期,他們到淡水港採買米糧,而華人、日本人來此交易土產,如硫磺、獸皮、藤、染料植物。</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此一時期北部臺灣主要的貿易港是雞籠港,但隨著雞籠不再扮演貿易轉運港的角色,淡水港因淡水河域的土產輸出,從1640年代以後成為北部臺灣的主要貿易港,是臺灣島沿岸航線的要港之一。</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華商亦由此進入臺北盆地,與原住民交易。</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8世紀時,船隻停泊地由淡水河北岸移至南岸八里坌,亦稱八里坌港,1733年(雍正11年)設立八里坌巡檢,稽查地方,1790年(乾隆55年)八里坌定為「正口」,船隻可以合法對渡福建港口。</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但隨著臺北盆地的開墾及商業發展,港口機能移至新庄、艋舺,八里坌港逐漸沒落,至19世紀時河岸沙壅,船隻又依北岸停泊。</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861年(咸豐11年)淡水開放為通商口岸,茶、樟腦的出口帶來淡水港的繁榮,但基隆港口門寬深,淡水港則港道淤淺,加上19世紀末鐵路興建至基隆港、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修築基隆港,使得基隆港取代淡水港,成為北部臺灣最重要的港口。</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993年起政府於淡水河口南側建築新港,稱為臺北港,可視為淡水港之遺緒。</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strong>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479</strong>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史學●淡水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