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石錛】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史學●石錛</FONT>】</FONT></STRONG></P> <P><STRONG>石錛通常為有相當厚度的長形器身,刃部位於較窄的一端,刃部為從器身的一面向另一面斜下而形成偏鋒,為一偏鋒端刃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材質及型制。</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石錛可手持或裝於木柄頂端使用,為用於刨削及加工木頭的工具。</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石錛在長期使用後常因缺乏韌性而發生斷裂,因此人們在經由修磨後而反覆使用,所以在出土的石器中常發現長短不一、形狀不同的器形,而有些則是因為石材的限制所造成的大小、形制差異。</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此外石錛也有用來作為儀式或陪葬使用。</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圓山文化的典型特色之一就是「有段石錛」,有段石錛不同於一般石錛的頂部均厚,而是成台階狀。</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的圓山文化,其有段石錛是以磨製製成,表面光滑、平整,少見於臺灣其他同期文化,但與中國大陸東南沿海一帶相似,因此圓山文化可能與大陸東南沿海關係密切。</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P>
<P><STRONG></STRONG> </P><strong>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3358</strong>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