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總統】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史學●總統</FONT>】</FONT></STRONG></P> <P><STRONG>中華民國之國家元首。</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對外代表中華民國,對內行使憲法上職權。</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民國成立之前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1911年)稱為臨時大總統,北京政府稱為大總統。</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依「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規定,大總統為虛位元首,「中華民國約法」(1914年)一度以大總統兼為行政首長。</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五五憲草(1936年)以總統為國家元首,統率五院向國民大會負責。</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國民政府時期(1925-1948)未設總統,由國民政府主席對外代表中華民國,1947年(民國36年)中華民國憲法再設總統一職。</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依憲法規定,任期6年,經國民大會選舉產生,有依法公布法律命令、統帥權、人事提名及任免權、締約、宣戰、媾和權、戒嚴權、緊急命令權等,但須經行政院院長副署。</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此外,亦可單獨行使覆議核可權、院際調解權,故較內閣制之總統更有實權。</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行憲不久,第一屆國民大會以修憲方式訂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授予總統緊急處分權。</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其後,國民大會數度修改臨時條款,凍結憲法關於連任次數之限制,並大幅增加總統權限,授權其設置動員戡亂機構(即國家安全會議及國家安全局)、決定動員戡亂有關大政方針,並可調整中央政府行政機構及組織(即人事行政局)、訂頒辦法充實中央民意代表機構。</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991年臨時條款廢止後,1992、1994年之修憲,將總統改由人民直接選舉,任期改為4年,並縮減行政院院長副署之範圍,賦予總統決定國家安全大政方針、設置國家安全會議、國家安全局等權力。</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997年之修憲,規定總統任命行政院院長無須經由立法院之同意,並得解散立法院。</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至此,行政院院長除向立法院負責外,亦須向總統負責。</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為輔助總統行使憲法上職權,設總統府作為幕僚機構,1948年5月20日正式成立。</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950年起,遷入原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之建築內辦公迄今。</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總統府設秘書長一人,屬特任,承總統之命綜理事務;</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另設資政、國策顧問、戰略顧問若干人,由總統遴聘或任命,提供意見,並備諮詢。</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996年,總統府組織法大幅修正,設一、二、三局及機要、侍衛、公共關係三室;</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另隸有中央研究院、國史館及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P>
<P><STRONG></STRONG> </P><strong>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847</strong>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