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臺灣人的社會運動】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史學●臺灣人的社會運動</FONT>】</FONT></STRONG></P> <P><STRONG>日治時期勞工、農民、婦女解放等為臺灣人社會運動之主軸。</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1921年(大正10年)臺灣文化協會成立後,隨著文化啟蒙運動之推展,各種社會運動逐漸興起,相關團體與參與者不斷增加,直到1930年代後半在戰爭陰影下才陷入沉寂。</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有關農民運動,以1925年二林蔗農組合為濫觴,隔年建立全島規模之臺灣農民組合,積極展開對抗地主與官府之抗爭,爭取農民之權益,成為農民運動之主流;</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標舉全民運動的臺灣民眾黨,也關注農民運動,並組織4個農民協會,然而其影響層面有限。</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929年後臺灣農民組合逐漸成為臺灣共產黨之外圍團體,當主要幹部被捕、組織遭警方破壞後,農民運動也陷入停頓。</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有關勞工運動,1927年(昭和2年)起,左傾化的臺灣文化協會與臺灣民眾黨不斷爭奪工運之主導權。</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3月,在文化協會連溫卿協助下,臺北機械工會成立,此為臺灣人籌組勞工團體之濫觴。</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4月,高雄機械公會成立,在成立後的勞資爭議中,雖獲連溫卿等文化協會幹部之支援,但仍遭到挫敗。</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此後,文化協會多次支援各地工會之罷工行動,積極從事勞工運動,1928年1月成立臺灣機械工會聯合會。</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臺灣民眾黨在蔣渭水領導下,亦全力投入各地工友會成立之活動,進而促成臺灣工友總聯盟之成立,最盛時期總聯盟擁有65個加盟團體,會員數將近萬名。</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此刺激下,連溫卿在1928年6月召開的全島工會代表大會上,提案成立臺灣總工會,但並未成功。</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兩個勞工運動體系從未獲得整合。</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有關婦女解放運動,是殖民地三大解放運動之一,與民族、階級之解放運動並列。</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研究者從《臺灣民報》的言論分析中,歸納出主要議題包括婚姻自由、教育平等、經濟獨立、獲得參政權等。</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就行動層面而言,獨立婦女團體「彰化婦女共勵會」、「諸羅婦女協進會」等較無活動力,相對地投身社運之女性則較為活躍。</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此外,臺灣文化協會、臺灣農民組合等社運團體,均先後設置婦女部,臺灣共產黨、臺灣民眾黨也提出明確之婦女政策。</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由此可見各界對婦女解放運動之重視,婦運的成效雖然有限,但其對後世之影響則不容低估。</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社會運動之定義雖然分歧,但從三項運動之概況,可見臺灣人社會運動之蓬勃發展,並與政治運動具有密切的連動關係。</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P>
<P><STRONG></STRONG> </P><strong>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740</strong>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