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籍富 發表於 2013-3-20 16:13:37

【史學●芳寮遺址】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0 22:04 編輯 <br /><br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史學●芳寮遺址</FONT>】</FONT></STRONG></P>&nbsp;
<P><STRONG>芳寮遺址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水璉村,最早由臺灣大學人類學系黃士強教授主持「東部海岸陸域資源調查及分析—人文史跡資源調查分析」計劃時,所發現並發表,在整個遺址範圍內,共在五處地點發現型態各不相同的史前遺留。</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第一地點主要為板岩石板屋結構與陶器、石器、玉器等遺物;</STRONG><STRONG>第二地點為石像、單石等巨石結構;</STRONG><STRONG>第三地點可見陶器與石器所形成的文化層;</STRONG><STRONG>第四地點發現了屬砂岩結構的石板屋基座;</STRONG><STRONG>第五地點則有石板、石盤與石槽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陳有貝2002:152)在2001、2005年,皆有研究者在芳寮遺址第一地點進行考古發掘工作,陶質遺留方面發現有陶片、陶把、陶蓋、口緣及陶紡輪等,由於出土的陶片都較為破碎,保存狀況不好,故無法復原其器型,石器方面則有打製斧鋤形器、打製石片器、砥石、石錘、磨製錛鑿形器、斜刃玉斧、磨製矛鏃形器、石杵、單石等,其中單石為在層位中與板岩結構伴隨出土,是一項較為重要且特殊的現象,在巨石文化研究上屬於少見的資料;</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遺址另一特殊的現象,即為板岩結構,主要可分為直立板岩結構與平舖板岩結構二種形制,研究者藉此資料對過去的住屋結構做了復原的工作。</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蕭輔宙2005:72-113)在年代方面,由發掘中所取得的兩件木炭標本進行碳十四定年,分別為2560±120B.P.及2410±100B.P.,經校正後為距今2785與2469年前,研究者認為可將芳寮遺址第一地點的年代訂在距今約2800到2300年前之間。</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同上引:121)陳有貝(2002:152)則認為「芳寮遺址除了有單石及巨石遺物外,它的若干內容特徵也相當鮮明,可以作為研究巨石文化或其他東海岸考古學文化的重要參考。</STRONG><STRONG>除此,無論對於史前聚落的佈局研究,或是聚落住民的生活型態,芳寮遺址無疑都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參考資料。」</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STRONG>引用:<A href="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3405" target=_blank>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3405</A></STRONG>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史學●芳寮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