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金關丈夫】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1 06:47 編輯 <br /><br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史學●金關丈夫</FONT>】</FONT></STRONG></P> <P><STRONG>金關丈夫,京都大學畢業,1936年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創立時,他與另一位在當時很有名的森於菟教授一起來台,擔任解剖學、體質人類學教授。</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當時金關負責人體測量及顱骨測量等大規模體質人類學研究工作,此外,他亦從事血型、手腳紋、學童身體發育等研究。</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戰後,金關被國民政府留用為台大醫學院教授,1949年返回日本,歷任九州、鳥取、帝塚山大學教授。</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當時的日本學者大都是多方位的台灣研究工作者,金關也不例外,除了體質人類學之外,這位日本學者亦參與了當時人類學、考古學與民俗學的相關研究。</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擔任《民俗台灣》月刊的主編,這份刊物屬半學術、半通俗性質,堪稱是當時台日雙方知識階級所最愛讀的雜誌,尤其其刊行於1941年至1945年,正是皇民化運動最盛的時代,在當時的氛圍下,仍然給予台灣的知識青年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介紹、紀錄台灣的傳統民俗,實屬難得。</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金關本人會說台語,常與大稻埕的台灣人打成一片,其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情感與用心,不言而喻。</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除了《民俗台灣》的成就之外,亦參與多處台灣考古遺址的調查與發掘工作。</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足跡遍佈全台,其中較重要者,包括:(1)1945年間,與國分直一在台東縣巨石柱附近的卑南遺址,進行第一次發掘,並於1957共同發表〈台灣東海岸的卑南遺跡發掘報告〉一文,是為著名的卑南遺址發掘的濫觴。</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2)1948年間,與國分直一前往小琉球進行考古工作,結果在當地人俗稱「蕃仔厝」之處,挖到紅褐色素面陶器、有頸陶壺及玄武岩磨製石斧,而烏鬼洞內部僅找到中國近代陶瓷。</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此外,他們還在大寮村落中及附近發現了石棺九例,其構造、埋葬形式、遺物等都與墾丁遺址相似,所以判斷過去民間傳說洞裡住過「烏鬼蕃」是不正確的,應是恆春半島的原住民曾經遷移到小琉球。</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3)1949年間,與國分直一沿著大肚山台地西邊及北岸調查時發現了史前遺址並且進行試掘,收穫很多,其中尤以在營埔遺址出土的黑陶遺物,顯示出台灣史前文化與大陸史前文化的關係密切。</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金關丈夫與國分直一合著有《台灣考古誌》一書,內容收錄了他們多年來在台灣考古這塊土地耕耘的心得,以及其學術生涯中的點點滴滴。</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此外金關另著有《日本民族之起源》、《孤灯夢》、《形質人類誌》等。</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P>
<P><STRONG></STRONG> </P><STRONG>引用:<A href="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9194" target=_blank>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9194</A></STRONG>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