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籍富 發表於 2012-12-24 09:16:46

【中華百科全書●工學●數位計算機】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中華百科全書●工學●數位計算機</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數位計算機,是一部能處理數位資料的計算機,而其處理的程序,必須事先規畫並儲存在記憶器內。</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數位資料與類比資料的不同,在於前者的值是不連續的,而後者的值為連續的,如溫度、壓力等物理量均為類比值,而對一件事的評判是與否即可當做數位值,將多個此類之數位值並排使用,即可用以表示不同值。</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當然所有的類比值必可經某一轉換程序而將它們轉換為數位值,以便於數位計算機處理。</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處理的程序一般稱為程式,它是由一條條的指令所組成。</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程式隨著使用者的不同而互異,並可隨著使用者的意願加以改變。</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如銀行使用的計算機與某大學使用的是屬於同一廠家、同一型號,但因程式不同,所處理的資料不同,表現的功能也不一樣。</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一部近代數位計算機主要由五個部門組成(如圖1):一、輸入部門:負責所有資料的擷取,包含程式與處理的資料;</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二、記憶器部門:儲存程式與資料;</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三、算術邏輯部門:負責資料的運算;</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四、控制部門:整部機器的中樞,負責各部門的協調;</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五、輸出部門:將結果送至適當的裝置。</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一般把算術邏輯部門與控制部門合稱中央處理單元。</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資料從輸入部門送入,經中央處理單元處理後,結果經由輸出部門送出,這資料的傳送均需經由某特定的物質做為媒介,這些媒介物質被稱之為媒體。</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媒體的種類很多,如打孔卡片、紙帶、磁鼓、磁帶、磁碟與軟性磁碟等,它們既可當做輸入裝置、輸出裝置,亦可做為記憶裝置。</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打孔卡片或紙帶是把經過編碼後的資料,利用卡片或紙帶上之孔的有無來表示;</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磁帶、磁鼓、磁碟與軟性磁碟等均為磁性裝置,它們是利用感磁的原理,將資料以不同的形體儲存,由於具有重覆使用的特性及速度、準確度的合乎要求,目前的計算機都採用這些媒體做為主要的輸入、輸出及記憶裝置。</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他如鍵盤、陰極射線顯示管、列表機等,亦為目前最廣泛的輸入、輸出裝置。</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算術邏輯單元,是數位計算機處理資料的中心,包含了各種的暫存器、加法器、比較器及其他邏輯線路。</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暫存器可分為一般用途與特別用途暫存器;</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如累加器、程式計數器、指標暫存器、堆疊指示器、基址暫存器等均為特殊用途暫存器。</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它們的存在具有個別的需要,所以大部分計算機都擁有這些暫存器;</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而一般用途暫存器則視各不同廠商與型號而異,大體而言,一般暫存器愈多,使用愈方便。</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加法器是執行算術運算的部分,一般採用二進制的形式來設計,減法、乘法與除法等可經轉換成各種不同步驟的加法來完成。</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如減法可用加減數的補數,乘法可用連加或移位而後加,除法可用連減等運算來處理,其他較複雜的運算,如微分、積分、對數、三角函數等,則可化簡為基本加、減、乘、除等運算來完成。</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比較器則被用以比較兩數之大小,結果用小於、等於、大於來表示。</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計算機的線路,可用布林代數(BooleanAlgebra)來表示。</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布林代數中最基本的函數是和(AND)、或(OR)及非(NOT)。</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假如「1」代表「真」,「0」代表「假」,則圖2表示了這三種函數的功能及代表符號。</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見圖2。</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把這些基本函數加以種種不同的組合,就可得到希望之計算機的功能。</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這種代表真、假的邏輯線路,很容易用電晶體的導通與截流來實現。</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所以,今日計算機的核心,幾乎全部採用與電晶體有關的元件製作,如積體電路。</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記憶器是存放程式及資料的場所,它的發展與計算機的發展並駕齊驅。</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經過長期的發展,記憶器不時地更新,早期的水銀槽、延遲線、相位單元及磁鼓等均遭淘汰,目前使用的大都是快速、高可靠度的半導體記憶器或磁蕊、磁帶、磁碟、軟性磁碟等機械式記憶器,發展中的尚有電荷耦合裝置及磁泡記憶器。</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依速度與取材方法可將記憶器分成三大類:短時、中時及長時記憶器。</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對執行中的程式及資料暫時存放區需要高速記憶器方可勝任,因此採用短時記憶器,如半導體及磁蕊記憶器。</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而在一個需要數量相當多的應用中,需要一種極為快速、容量又大的儲存單元,即為中時記憶器,如磁碟、磁泡及電荷耦合裝置。</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對某些定期參考的大量資料,需要甚大的儲存媒體,非長時記憶器不可,如磁帶,這種裝置能以較慢的速度、合理的價格,順序儲存數以億計的資料。</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控制部門協調前述各單元間的動作,它將指令解碼後,依其特性發出各種控制信號以執行該指令之特殊機能,一般存在著一系統計時脈衝做為整部機器的時基,所有部門的動作均與該時基取得同步。</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控制部門的製作,可採用散亂邏輯的設計或採用微程式來完成。</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前者是將整個控制程序依一般數位系統的設計方法,採用各種閘及正反器的組合來完成,速度較快,但限制亦大。</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後者則採用記憶器來取代散亂邏輯,因其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系統更新容易,因此大多數計算機均採此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自從人類有了數量的觀念,就開始找尋協助處理的工具,首先利用本身具備的手指或腳趾,接著借用外界的石頭、念珠。</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大約數千年前,我國發明了算盤成為處理數量機械式工具的先驅,之後,算盤以各種不同的形態存在於人類的古文明中,直到今日仍被廣泛地使用。</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早期人類對天文的研究可謂不遺餘力,因此各種天文學計算器的發明也跟著人類的進步而持續出現,更由於處理數量的不斷增加,突破傳統計算方式的需要日見殷切,終於在西元一六四二年,由法國卓越物理學家與數學家巴斯葛(B.Pascal),製作了第一部機械動作的十進制加、減法器。</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一六七二年,德人萊布尼茲(B.V.Leibnitz)更仔細地研究巴氏的機器而製造了更精確、更有效率的計算器,不但能執行加、減運算,並可做乘、除與開平方,成為第一部符合於數學家及記帳員需要的一般用途計算器。</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一八○四年,法籍機械師傑克瓦得(Jacquard)提供了一項觀念的突破,利用打孔卡片以控制織布機的操作,為日後卡片輸入的起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一八二二年,英人巴培治(C.Babbage)發明差分機,用以計算數學表格,其後更發明了分析機,但因受經費、技術及社會的限制,一直未能完成,但其觀念已包含了近代數位電子計算機的基本功能(如輸入、輸出、資料儲存及處理程式等),因此巴培治被譽為近代數位計算機之父。</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有關程式中之迴路、副程式觀念,也在這些年代中確定了。</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一八九○年,美人哈里士博士(Dr.H.Hollerith)根據傑克瓦得的觀念設計了一套卡片運算系統,透過卡片上的孔,利用電磁原理以驅動此一統計登錄機,此系統曾為美國一八八○年戶口調查之結果製表,登錄時間節省三分之二,運算速度為人工八倍。</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一九三九至一九四四年間,美國哈佛大學與萬國商業機器公司在愛肯(H.Aiken)主持下完成了馬克一號計算機,該機為世上第一部全自動計算機。</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全機由七十五萬個繼電器組成,執行加法一次要三分之一秒,乘法要三秒,對數約九十秒。</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四十年代真空管的技術已臻成熟,計算機開始進入電子時代。</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一九四六年,美賓州大學完成的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ingAutomaticComputer),即為世上第一部電子數位計算機。</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該機由一萬八千個真空管組成,每秒可執行加法五百次或乘法三百次,重三十噸,耗電一百五十瓩(由伊克特J.P.Eckert及莫克萊J.W.Macheley主持製造)。</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一九四七年,路曼博士(Dr.J.V.Newman)提出了內儲程式的觀念,計算機進入了現代的結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如一九五一年的UNIVACI(UniversalAutomaticComputer),即為第一部商用電子計算機(由雷明頓公司Remington製造)。</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該機即為內儲程式計算機,由真空管及二極體組成,每秒可執行加法或減法二千次或乘法五百次或除法二百五十次。</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四年間,電晶體問世,使得計算機的體積大為縮小,計算速度更以百萬分之一秒為單位,使用了磁帶、磁碟做為儲存媒體,為第二代電子計算機,如IBM七○七○、七○九四,CDC三六○○等均屬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結構上使用了中斷系統,在組織上增加了資料通道,開始了平行處理的能力。</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一九六四年後,積體電路發展成功,計算機更形縮小,速度更快、可靠度更高、消耗電力更少、成本更低,並有多種的輸入、輸出裝置,為第三代電子計算機,如IBM三六○系統。</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一九七一年後,更由於大型、超大型積體電路研製成功,計算機的形態也在蛻變中,一些超大型計算機即將問世。</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計算機的結構(即硬體),只是一些邏輯元件的組合,必須靠著某些指令才可執行任務,指令組成了程式,而程式所使用的語言也隨著計算機的演進而遞變,這就是所謂的軟體。</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早期的計算器,因未使用內儲程式的方式,也沒有語言,直到第一代電子計算機才開始有軟體的萌芽,由機器語言、組合語言而高階語言,一切以易於使用為原則,今日已大部分使用高階語言了,如FORTRAN,COBOL,BASIC,PASCAL,PL/I,APL,ALGOL…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而控制整部計算機動作的作業系統,也隨著系統的複雜與需求而有很大的進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科技一天天地進步,硬體的成本將繼續的下降,然而由於系統的複雜與直接人工的參與,軟體的成本卻將逐步攀升,預測今後計算機成本將以軟體為主。</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由於人類知識的累積與大量創造的結果,造成情報、資料的劇增,藉著與生俱來的兩大特性-神速與精確,數位計算機已成為處理大量資料與繁複計算最有效、最可靠的工具,更由於大量資料的流通,今後將導致通信與計算機的結合,屆時不僅空間縮小了,時間也將因此而被更有效地利用,計算機將扮演著更重要的腳色。</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謝忠健)</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082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華百科全書●工學●數位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