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籍富 發表於 2012-12-7 06:58:38

【中華百科全書●大學●武漢大學】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中華百科全書●大學●武漢大學</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國立武漢大學,溯其前身,係由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而國立武昌師範大學,而國立武昌大學,而國立武昌中山大學遞嬗而來。</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民國十七年七月,政府明令籌設國立武漢大學,並聘任劉樹代理校長,暫以前國立武昌中山大學原址武昌城內東廠口為校舍,初設文學院、社會科學院、理工學院等三個學院及預科文理兩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十八年五月,王世杰就任校長後,幾經調整,全校乃共設文學院、法學院、理學院、工學院等四個學院,及其分別所屬的中國文學系、外國文學系、哲學教育系、史學系、法律學系、政治學系、經濟學系、數學系、化學系、物理學系、生物學系、土木工程學系等十二個學系,已具相當規模。</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二十一年春,遷入珞珈山新建校址,前臨東湖,後接洪山,背山面水,校舍依山而築,建築宏偉,自成一文化新社區,環境優美,允為一講學聖地。</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二十二年六月,由王星拱接任校長,更亟謀擴充發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除工學院增設機械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外,並於二十五年成立農學院,設立農藝系。</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至此,全校已有五個學院及十五個學系,校務更見蒸蒸日上。</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二十七年,對日抗戰方酣,學校西遷四川樂山(嘉定),除農學院停辦外,其餘文、法、理、工四個學院所屬原有各系,均經遷往照常教學上課;</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而工學院並增設礦冶系,文學院之哲學教育系則改為哲學系。</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八年抗戰期間,雖在日機經常空襲侵擾之下,而全校師生,仍能絃歌不絕,潛心向學,乃蔚為戰時大後方學術重鎮之一。</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抗戰勝利後,三十四年八月,周覽(鯁生)接任校長,於三十五年遷回武昌珞珈山原址,除恢復農學院設立農藝、森林、園藝,及畜牧四個學系外,並增設最現代化的教育醫院一所,開始籌設醫學院。</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至三十八年,已共有文、法、理、工、農、醫六個學院,及其分別所屬之中國文學系、外國文學系、哲學系、史學系、法律學系、政治學系、經濟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物學系、數學系、土木工程學系、機械工程學系、電機工程學系、礦冶學系、農藝學系、森林學系、園藝學系、畜牧學系等共十九個學系。</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此外,並設有文學研究所、史學研究所、政治學研究所、經濟學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化學研究所、土木工程研究所、電機工程研究所,及農業簡易班機械專修科、大學先修班等,當時在校學生已達數千人之多。</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圖書儀器設備方面,亦極為充實優良:各學院教學所需儀器標本,及實習工廠與試驗室等,一應俱全,隨時汰舊換新。</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其圖書館則擁有中文線裝書約十萬冊,中日文平裝書約一萬一千冊,西文書約三萬三千冊,中日文裝訂本雜誌一千二百餘冊,西文裝訂本雜誌四千七百餘冊,善本書五千四百餘冊,共約十五萬六千餘冊。</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武大校訓「明、誠、弘、毅」,養成一種篤實踐履的精神;</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所聘教授又多屬留學歐美及日本的飽學之士,先後在文史方面教授有陳源、朱光潛、吳其昌、劉永濟、張頤、陳登恪、高翰、蘇雪林、袁昌英、凌叔華及錢歌川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法政經濟方面任教的名教授有燕樹棠、皮宗石、劉秉麟、楊端六、張峻(直夫)、陶因、李浩培、李劍農、劉迺誠、吳學義及梅汝璈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理工方面教授有桂質廷、邵逸周、丁燮和、趙師梅、譚聲乙、郭霖及李國鼎;</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人文薈萃,盛極一時。</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除出版各科大學叢書外,並發行文哲季刊、社會科學季刊、理科季刊,及工科季刊等學術性定期刊物多種。</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校師生,多孜孜業業,敦品勵學,力求充實知能,並崇尚自由,熱愛國家;</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造就不少優秀人才,為社會提供甚多貢獻,校譽日隆。</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三十八年,共匪竊據大陸,當時以軍事倥之餘,為形勢所迫,多數教授學者,未克渡海來台,原任校長周鯁生頓遭撤換,原有教授,亦多遭迫害,不勝折磨而死,即令倖存,難免受生活上之煎熬,精神上之凌虐,與夫思想上之桎梏。</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周宏濤)</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040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華百科全書●大學●武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