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籍富 發表於 2012-12-2 08:19:05

【中華百科全書●三民主義●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中華百科全書●三民主義●中華文化復興運動</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一、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體認民國五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國父一百晉一誕辰,先總統蔣公發表中山樓中華文化會堂落成紀念文,其中言曰:「余篤信倫理、民主、科學乃三民主義思想之本質,亦即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基石。」</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當時參加此紀念會之全體人士,遂聯合簽名籲請政府明定每年十一月十二日國父誕辰紀念日,同時為中華文化復興節,並於五十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正式成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恭請先總統蔣公為會長,督導推行中華文化復興工作,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即由此開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民國六十年,中華文化復興會行第四次全體委員會議時,先總統蔣公兼會長對大會指示中華文化復興工作,要「守經知常,創新應變」。</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守經知常,是發揚原有的優良傳統,創新應變,是吸取外來的新知。</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中華文化的復興就是要用優良的文化傳統,融合新的文化知識,以創出適合現代需應的更新的文化果實。</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這是我們對中華文化復興工作的體認,也是我們對中華文化復興所堅守的工作原則。</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常以此自傲,但決不能以此自滿。</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近百年來世界局勢的演變,我們因受國內外各種不同因素浪潮的衝擊,中華文化已面臨到了嚴重的危機。</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第一、西方科學文化的發展,物質文明登造極。</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科技的進步,已進步到把人送上了月球,我們實不能再墨守成規,泥古不化。</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第二、共匪文化大革命,在大陸上已明目張膽要毀棄中華傳統文化,且想將中華文化從根剷除。</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我們民族文化已瀕臨存亡絕續的嚴重關頭,人類的精神文明將面臨到人獸不分的境界。</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第三、經濟的繁榮,社會組織和生產結構的變遷,原有的傳統文化,已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的需要。</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如何重估傳統,甄選傳統,來融合現代,適應現代,這是當前一個重要的課題。</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是促進國家現代化的動力,所以它的指導行則,不是泥古返本,而是溫故創新。</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因為溫故創新,就必須依據現代的生活需求標準,對文化傳統的價值系統和價值觀念,應重新加以評估、研判,而予以甄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壞的不合時需的予以改革,好的合乎時需的予以保留,並將其融合於現代的科學精神,而予以發揚光大,這才是中華文化復興之道。</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先總統蔣公曾指示:「不按傳統空言現代化,則必失之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而墨守傳統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自將為時代所淘汰,必始終成為一劣等民族。</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因此文化傳統其不合於時代和環境者,故當改革矯正,而其為民族優良歷史文化者,則當審知其不變和可變的軌跡,融合時代和科學精神,而與時俱興,並使之日新又新。」</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這段話,就是說明了創新文化,必須從傳統的基礎上著手,一方面可藉傳統來啟導我們現代化應有的方向與內涵,一方面可藉西方國家的經驗來甄別與復興某些傳統質素,則所創新的文化,不僅是現代化的,而且是中國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目標(一)以倫理道德為淑世之本:倫理道德是中華傳統文化思想的精華,也是福國淑世最理想的行為準則。</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其最具體的行為表徵,就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其最重要的哲學基礎是「仁」字,孔子對「仁」字的解釋,雖然因人因事各有不同的說明,但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這是最接迎孔子思想本意的闡明。</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所謂忠者盡己之謂;</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所謂恕者推己及人之謂。</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仁」就是一方要盡其在我,另方面又要推己及人的行為原則。</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有人說:中國文化是溝通人與人的文化,誠然不錯;</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因為儒家很明瞭社會上人與人關係的重要。</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人際關係相處得好,則社會上一切問題都可化戾氣為祥和;</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人際關係相處得不好,則家庭問題、社會問題、國家問題、世界問題,所有的問題都會發生,國民自無安樂幸福可言。</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但如何來融洽人際關係,就要靠倫理道德學說思想來促進,來維護。</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倫理道德的信條,是要大家來遵守,是相對的而不是單方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是推己及人,達到人我共存共榮,相親相睦的目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儒家教學的出發點,著重在個人的修身;</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所謂「自天子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也就是說由個人的修身而形成廣大的社會風氣,使社會上人與人之間能建立起良好的倫理關係、道德信守,而後發揮出沖和淑世的精神;</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但這首先必須從教育著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所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在教育上,將國民教育改為九年。</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而且特別注重國民小學和國民中學學生的生活教育。</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二)以民主自由為福國之則:我國民主制度的建立,雖然是本世紀的事情,但我國的民本思想和民主觀念,卻早在二千年以前儒家即已發明並加倡導。</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書經上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孟子說:「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禮運篇更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可見民主自由思想,不全是西洋的產物,我們早就有了。</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到國父創建三民主義、五權憲法,才確立民主的定義,建立了一套完美的民主制度和政治理想。</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他說:「民主政治賴以維繫不墜者,其根本功能在於法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必須全國有共同遵守的大法,使政治措有常軌。</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必須國會能自由行使其職權,使法律之效力能永固。</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所謂民治,就是法治」。</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可見國父所倡導的民主是要以法治來配合,而不是濫用民主的口號來作宣傳。</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民主風度與自由精神的建立,除了依法運用外,更重要的還要有道德的修養,才不會逾越常軌。</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一方面政府官員要真正作為民僕的好榜樣,徹底革除官僚惡習;</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要有接受國民意見的雅量,負責盡職,為國民興利除弊,使社會安和樂利,以厚植反共復國的力量,而建立必勝必成的信心。</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一方面國民要了解個人的自由,要在法律範圍以內才能享受,不要濫用自由,作違法犯紀的勾當,不能讓自由的口號走入歧途,成為罪惡的護符。</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所倡導的民主自由思想,是要在國父民權主義遺教中去多加體驗,多加了解。</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而且要在合法的自由民主權利內,團結一致,爭取國家最高榮譽,最大成功。</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這樣才可以防杜西方民主自由的偏差,才可以表現我們民主自由的風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三)以科學技術為正德利用厚生之實:科學的研究與發展,在我國古代並不是陌生的學識,我國所發明的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等,對世界文化曾產生極大的影響作用,是人類文明躍進的關鍵所在。</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我們祖先對科學的智慧並不落人後,在千百年前有促進人類文明的科學發明。</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後儒因專心於性理之學的研究,疏忽了科學的重要性,至科學落後,給國人逐漸失去了研究科學的信心,所以國父說對西方科學文明要迎頭趕上。</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但研究科學為的是在造福社會,而不是要殘害人,其終極的目的,是在養民,養民之道,不外衣、食、住、行、育、樂六項,故國父特以此六項科學化之建設,為正德、利用、厚生之張本。</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近代科學方法,講求觀察分析、實驗考證,所以有應用科學之發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而應用科學用在生產方面,就是機器工業的建設,也是西方國家富強的最大因素。</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今天我們國家正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邁向開發和現代化的途徑,發展科學,要厚植科技基礎,培養創新的能力。</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而整體籌畫,配合國家經建計畫,不僅要培植科學技術人才,而且要作育大規模企業組織的科學管理人才;</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有高度配合的組織,加上有紀律與效率的科學管理,才能使國家走上現代人的旅途,而獲致文化復興的真正效果。</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三、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行則(一)從教育改革為文化復興奠基:教育的功能除了增進人類智慧,灌輸生活技能外,並指導人類如何順利的適應生活環境,改善生活;</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而生活的各種表現就是文化。</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所以教育促進人類文化—生活表徵的動力。</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教育的進步促進了文化的興盛,而文化的興盛,更提高了教育的水準,充實了教育的內涵,擴大了教育對人類啟導的領域和功德,可見教育與文化確有互為因果的影響關係。</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先從教育改革做起,這是必然的規律,也是奠基的工作。</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先總統蔣公在倡導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同時,也指示九年國民教育改制的成功,這是中華文化復興在我國教育制度改革上,一個劃時代的進步。</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教育的科目方面,以德、智、體、四育並重;</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不僅使國民知識水準普遍提高,而且使國民就業的機會普遍增多。</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重視生活教育,改訂了國小與國中學生生活教育的課本,將倫理道德貫注於學生日常生活中,切實教育施行。</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因國家經建的成長,對專業人才的急切需要,所以特別注重學生的科技教育,除在國民中學內實施試探性的職業陶冶,而於高中則側重於職業學校的發展,以配合國家經建及生產工作的需要;</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中華文化復興會並設立科學技術研究發明獎,以獎助社會一般人士對科技之研究發明,數年以來獲得本會獎助之科技人員及物品,不下十餘種之多。</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由是改善了整個國家的人力結構,提高了人的能力素質,使國家經建順利完成。</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體育方面,注重全民體育的倡導與推行,團隊的合作與運用,改進學校與社會的體育設施,加強體育組織及團隊的訓練與活動,並經常辦國際體育活動與聯繫。</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發展體育學術研究,提高全民體育技能,以達到全民體育的良好風氣,使國民強健的體魄與優良的智慧,以發揮其建設國家現代化的高度能力,而達成教育改革的功效。</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二)從學術整理為文化復興開路:先總統蔣公曾指示:「以心物己關係的和諧,造成新中國三民主義倫理、民主、科學的社會藍圖,是導致文化的整合。」</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所謂「文化整合」,就是要將我們固有的傳統文化作一番整理,去蕪存菁。</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同時並選擇西洋文化的精華,吸取採用,合中西文化融於一爐,而造成一種更新的能造福人類的中和文化。</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所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對古籍的整理而加以今註今譯者計五十七種之多,已有三十餘種註譯完成,現已出版。</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文字顯明易懂,確能達成宏揚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功能的效益。</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編印中華文化概述,出版中國歷代思想家(一百位),介紹其生平思想行誼及其著作的影響作用,使國人對中國學術思想之演變,有較深入之認識。</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編印中國歷代忠孝人物故事(一百位)及忠孝文選,以發揚民族文化人文精神的宏偉風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重新英譯四書,並向海外發行,以加強國際學者對中國文化之了解與景崇。</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譯介西方名著,有關於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等各方面者,已有多種出版。</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翻譯英人李約瑟所著「中國之科學與文明」,編印「中國科學技術史」叢書、「周秦漢魏諸子知見書目」、「中國史學論文選集」、「中國人文及社會科學史叢書」、「中國近代法制研究」、「中國文獻西譯書目」、「現代化建設與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專輯、「中華文化總論書目」、「中華文化復興論叢」、「研訂標準行書範本」等書,均已出版。</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引進新的科學技術,吸收新的科學知識,以加強國家現代化的行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促進中西文化的交流,俾收文化整合之助益。</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這些學術上的整理工作,是光大中華文化所必循的途徑,也是融合中西文化所必採的方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三)從文藝研究為文化復興發皇:文化復興所倡導的文藝,是要植根於民族文化的土壤中,以吸取民族歷史文化的滋養,而後才可開出民族文藝的花朵,以表現出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特性。</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從民族文化人文主義所掀起文藝思潮,第一是宏揚倫理道德的具體行為,以表現國民的忠孝仁愛精神。</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第二是倡導反共產反奴役反迫害的民主意識,以穩固民主思想與制度。</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第三是發展科學技術,促進科技進步,以實現國家的現代化與現代文明。</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從這個立場和意志所作的文藝研究工作,它是有步驟、有計畫的在求研究與發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其中最顯著的工作項目,如國家文藝基金會的成立,文藝政策的擬定。</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本會國劇推行委員會對國劇的改進與推行,如國劇的定期演出,劇本的整理與創作,場面人員的訓練,國劇課程的設計與課本的改進,辦各大專青年暑期國劇研習會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並由中央到地方各文化中心機構的建立,聯合全國文藝界行文藝座談,各種文藝季的辦,文藝創作的獎勵,文藝研究班的設立,輔導各種文藝活動,如書畫展覽、戲劇演出、舞蹈表演、音樂演奏,各種文藝創作的比賽,各種傳統藝術的改進與弘揚。</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辦理國際文藝交流,研習國際文藝創作技巧。</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編印中華文藝史,糾正共匪對文藝的荒繆思想。</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配合大眾傳播的文藝節目,發揚文藝工作的多彩多姿。</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精印中國當代名家書畫專輯,表現文藝技術的優良進步,…凡此等等,都極強烈的顯示民族文化復興努力的成果,臺灣再也不會是文化沙漠了。</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四)從國民生活輔導為文化復興紮根:文化是生活的表徵,修明倫理,發揚道德,一定要從輔導國民的生活做起,使國民了解立身處世、為人做事、待人接物的道理。</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把倫理道德的真義涵詠於國民日常生活行為中,使其和睦相親與人為善的心理和行為,相習成風,以達成文化復興的紮根工作。</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因此,國民生活須知的訂定與推行,國民禮儀範例的倡導與實踐,使人與人相處的交互關係,有一定的標準尺度和適當的依據,才不致逾越常軌,有所歧擾。</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過去農業社會,人與人的接觸比較單純,倫理道德的行為目標,祗著重在家庭和單純的農業社會,問題較少。</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現在因工業社會的快速成長,經濟繁榮,交往頻繁,人際關係的急速變動,原有農業社會的倫理道德觀念,已不能全面適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所以除了原有的倫理關係和個人道德修養,仍須積極輔導推行外,為適應現代工業社會的需要,第一,因社會的繁榮,大眾公共關係的增多,加強了公共道德的擴建,如清除髒亂,遵守秩序,愛護公物,維護交通等,均分門別類研訂條款,共同遵守。</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使國民在道德觀念上,覺得公共利益重於個人利益,就可消除個人自私自利的心理;</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減少公共的危害,可增進社會的福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第二,因經濟的發展,個人職業種類增多,職業道德更屬重要;</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而職業道德的性質,隨著職業的種類各有不同,如醫師、律師、教師、牧師、會計師、農工技師、商人攤販、新聞記者等,他們個人工作的品德,不僅關係大眾的禍福,甚至影響社會的安危。</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所以各種專門職業社團要簽訂公約,共同遵守,以達成社會的革新和國民的安和樂利。</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這是國民生活文化的表徵,也是中華文化復興的紮根工作,做的好,可以最顯明的永遠展示出中華民族文化的光彩。</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五)從融合中西文化達成文化創新的目的:為光大中華民族文化傳統,使中華文化與現代西方學術思想深相結合,藉以攝取西方文化精華,從而促進中華文化創新發展,經擬訂「中華文化與現代西方學術思想融合發展推行計畫」,提本會第九次全體委員會議通過實施。</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並依照此計畫,復擬訂「中華文化叢書編印實施計畫」。</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其主旨在肯定中華文化價值,復興民族文化,闡揚國父遺教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精義,並宣揚三民主義建設成績,貫徹反共復國國策,並進而使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學術思想相結合,與目前我國文化建設、政治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國防建設等相結合,俾從該叢書各種科目的研究撰述中,促進中西文化融合發展,完成文化創新的目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融合研究發展之叢書,共分十二類,其涵蓋範圍頗廣,包括:1.中西哲學之比較研究發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2.中西倫理思想之比較研究發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3.中西文學之比較研究發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4.中西藝術之比較研究發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5.中西政治思想制度之比較研究發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6.中西法制思想制度之比較研究發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7.中西經濟思想制度之比較研究發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8.中西教育思想制度之比較研究發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9.中西社會思想制度之比較研究發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0.中西禮俗之比較研究發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1.中西國防思想制度之比較研究發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2.中西科學技術交流之研究發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前項十二類叢書所需編撰出版之書,共計一百五十九種,編撰工作分十二個小組分別進行。</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依照進度管制,現已進到第四階段。</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全部作業,均有整套妥善之計畫與辦法,預定於五年內全部(包括編印)完全,以達到復興中華文化、融合中西文化之目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之推行,迄今已十三年,成績如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社會人士自有公正之定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惟在此有必要一言者:第一,文化復興導向了正確的路線,倫理、民主、科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石,亦為三民主義思想的本質;</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復興中華文化,須切實的實踐三民主義。</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第二,文化復興促進了文化的蓬勃,過去國際人士謂臺灣是文化沙漠,現在臺灣各種文物活動,各種書刊印行、各種演講會、座談會、觀摩會、展覽會…的辦,幾乎每日都有,隨時可見,造成國家一普遍中興景象。</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第三,文化復興抬高了我國的文化聲譽和地位,在國際上,臺灣被認為是保存中國優良傳統文化最豐富的地方,增加了國際學者仰慕臺灣,崇敬臺灣,甚至熱愛臺灣而增加了來臺觀光人士的數量,改變了國際學者對臺灣的觀感。</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凡此種種,皆全國同胞莊敬自強,團結奮鬥所獲致的文化復興成果。</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雖然這些成果,距我們的理想還相差很遠,但願全國同胞繼續努力,必能開創我們復國建國更好的機運和更新的局面。</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陳立夫)</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30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華百科全書●三民主義●中華文化復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