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碩 發表於 2012-11-25 03:16:41

【Q分類】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Q分類</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QSort</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此種技術為司蒂芬森(Stephenson)於一九五三年所創,主要為評量自我觀念或其他情感變項。</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研究者首先根據研究的目的與需要,設計一些描述行為特質的詞句如「快樂的」、「努力的」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再將這些詞句分別各寫在一張卡片上,卡片的數目最好是介於六十張至九十張之間。</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Q分類的實施,是請受試者或了解受試者的其他人,依據這些卡片上詞句符合自己或受試者的程度,做若干等級的分類,其等級從非常符合(同意)到非常不符合(同意),通常以九至十一個等級為宜。</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受試者依據常態分配,在每一等級放入適當數目的卡片。</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例如在九個等級時,可根據常態分配的標準九(stanine),依次為百分之四,百分之七,百分之十二,百分之十七,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十七,百分之十二,百分之七,百分之四分別投入卡片。</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Q分類被用來研究個人的心理問題,受試者可以Q分類分析自己在不同情境,例如家庭、學校或其他社會情境中的狀況,也可以分析對所認識的人如父母、教師的看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自我觀念研究方面,Q分類可用來分析受試者自己認為的真實我(realself),他認為別人對他的看法(社會我,socialself)及他的理想我(idealself)。</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Q分類可用來研究在心理治療過程中,個人自我觀念改進的情形,在治療之後,個人自我觀念應會變得比較積極或接近個人的理想我。</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nbsp;</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Q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