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遷移】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習遷移</FONT>】</FONT></STRONG></P> <P><STRONG>LearningTransfer</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學習遷移」歷來受到教育學家與心理學家的重視,更是心理學者開始注意學習現象後,關心到的問題。</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學習遷移指在學習一件事物之後,對學習另一件事物的影響,也就是指已獲得的知識、技能、學習方法和態度等,對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影響;</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從遷移的作用來分,學習遷移有「正遷移」、「負遷移」和「無遷移」。</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凡是先前的學習對以後的學習發生積極的影響,具有輔助、促進的作用,有利於新知識、技能的學習者為「正遷移」。</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正遷移」又可能有兩種形式,即「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前者指個人把已學到的經驗推廣應用到其他類似且難度相同的情境,後者指把已有的經驗提高一級,從而產生高一層的學習。</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反之,若先前的學習產生阻礙作用,使後來的學習發生困難者為「負遷移」。</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若先前的學習對新的學習,既沒有積極的作用也沒有消極的影響,稱為「無遷移」或「零遷移」。</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般而言,負遷移是暫時的,經過練習和指導可以消除;</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至於無遷移則很少有這種情形。</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從遷移的內容分,分為「特殊遷移」和「非特殊遷移」。</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特殊遷移」是指學習某種動作技能後,對相似情境具有特殊的適用性。</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非特殊遷移」,也就是原理的遷移,是一種更為重要的遷移,指學習了普遍的概念成原理,可以作為認識其他類似知識的基礎。</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學習方法和態度的遷移亦屬非特殊性的遷移。</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最早作學習遷移實驗的是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W.James)。</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至於有關學習遷移觀點的解釋,有各種理論依據,以下是較其代表性的幾種理論:1.形式訓練說:十八世紀中葉,在英法流行一種官能心理學(facultypsychology)。</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謂人之心由許多不同的官能所組成,包括注意、意志、記憶、知覺、想像、推斷、判斷等,其強弱是由訓練所致。</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主張此理論的教育家們,認為學校在教材選擇上,不必重視其實用價值,而應重視其對心智能力訓練所具備的形式,認為人心的官能一經訓練之後,就會充分的發展,而發展完善的官能,就具有一種普遍遷移的能力,這種能力即可解決與其性質相屬的一切問題。</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2.同元素論:為十九世紀初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E.L.Thorndike)所創。</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主張舊學習之所以對新學習有遷移效果,主要是由於新舊兩種學習情境中,具有相同的元素,兩者之間相同元素愈多,則遷移的分量也愈大,可以減少學習的時間。</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3.共原則論(概括化理論):強調經驗中學到的原理原則是形成新學習情境中產生遷移的主要原因。</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倡導此論的美國心理學者周德(C.H.Judd)曾以實驗的方法得到證實。</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此論持有認知論的看法,應用時有一先決條件,即學習者在舊學習中,必須學到並了解原則,始能對新的學習產生遷移作用。</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4.轉換論:為完形心理學家所倡議,強調行為或經驗的整體性,即各元素組織成的整體關係,對整體情境的領悟。</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認為每一行為或經驗,皆自成一特殊的型態,並各具特徵;</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學到的前一經驗,能否遷移到後一個新經驗的學習,端賴後者是否具有前者的型態或特徵,所以又稱關係論。</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5.能力論:有些心理學家把遷移解釋為能力的增加,舊經驗能否幫助新學習。</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從能力的觀點看,是基於新學習中需要些什麼能力,以及舊經驗中已學到些什麼能力,由此來決定產生學習遷移的多寡。</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