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碩 發表於 2012-11-23 06:16:36

【課程的心理學基礎】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課程的心理學基礎</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PsychologicalFoundationsofCurriculum</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課程基礎設定了課程知識的範疇,並界定了與課程有關的知識來源。</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課程的心理基礎意指課程學者運用心理學的概念、理論、方法及相關的研究工具,建立課程理論並發展課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換言之,這些學者探討心理學與課程的關係,及其對課程領域的啟示。</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課程學者關心教與學的問題,而心理學提供了解教與學之過程的基礎。</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由於心理學的派別不同,對教與學有不同的著重點,因此影響課程的不同層面。</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依心理學的主要派別對於課程的影響及啟示如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行為主義行為主義是傳統心理學的代表,強調制約的行為及改變情境使學習者表現欲增強之行為的學習方式。</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這一學派的發展始自桑代克(EdwardL.Thorndike)的聯結論(connectionism),認為學習是將新的學習與舊的學習作關聯,並發展出練習、預備及效果等三種學習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這個理論影響到後來的課程學者泰勒(R.W.Tyler)、塔巴(H.Taba)以及布魯納(J.S.Brunner),接受了桑代克的看法,認為學習是可以遷移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布魯納與桑代克同樣假設:將經驗作有意義的組合所產生的學習,比單調的練習較易遷移。</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依循華生(J.B.Watson)的古典制約理論,施金納(B.F.Skinner)發展出操作制約論,其中的選擇性增強後來發展成行為改變技術及編序教學,對於教與學過程的安排均有啟示作用。</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整體而言,行為主義對課程領域有很大的影響。</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目前在課程領域可以見到的影響有下列幾項:(1)行為目標;</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2)語言與閱讀的基本技巧訓練;</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3)個別化教學,如精熟學習、直接教學、個別學習契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4)教學設計或系統設計模式;</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5)教師訓練計畫,如能力本位師範教育;</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6)教育工學,如電視教學、電腦教學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2.認知發展理論心理學家將人類的成長與發展區分認知、社會、心理及身體等方面,成長與發展是人類特質在結構、功能上的改變,而這些改變是遺傳的潛能與環境互動的結果。</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皮亞傑(J.Piaget)提出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認為發展是有順序,且是持續的,發展階段有層次,由此形成一個逐漸複雜、統整的心理運作程序。</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環境的經驗是其理論的關鍵,同化、調適以及平衡三個基本的認知過程構成其理論的基礎。</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皮亞傑的理論對於泰勒等人的課程觀點都有影響。</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思考方面,思考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分類,蓋聶(R.Gagné)的分類有高低層次,而其中問題解決是最高層次的思考。</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基爾福(J.P.Guilford)的智力結構論提出一百二十種能力,都可供課程專家在設計課程時當作參考。</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問題解決與創造思考是複雜的資訊處理形式,學者們主張這些應當成一般技巧和原則教給學生,也就是發展學生的後設認知策略,學生可以遷移到不同的課程領域及教材。</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綜合而言,由於課程所包含的學科特質,認知發展理論對於課程領域的影響日增,主要的影響有下列幾項:(1)課程目標及內容依據學生的不同發展階段而調整;</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2)強調高層次思考能力如創造思考或批判思考能力的培養,近年來成為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3)為增加學生的學習遷移,利用課程的安排來發展其後設認知能力成為學者們努力的目標。</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3.人文心理學人文心理學被稱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強調個人的情意層面。</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應用在教學上,則強調學習者本身的感覺與態度,並指出學習者看自己的方式是了解其行為的基礎,而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會影響其學習。</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馬士洛(A.Maslow)是人文心理學的主要學者之一,提出需求層次論,將需求分成生理、安全、社會、自尊及自我實現五個層次,人必須在低層次的需求滿足之後才會追求高層次的需求。</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教育目標在培養一個健康、快樂的學習者,能完成成長且實現自我。</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羅吉斯(C.Rogers)提出非指導的、診斷的學習概念。</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所謂的真實,是個別學習者所知覺到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對於特定經驗的反應層次類別每個人都不同,教師應擔任催化者的角色,來指引學生的成長與發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總括而言,人文心理學的主要原則如下:(1)重視正在經驗中的個人,經驗是學習的主要現象;</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2)強調人類的本質,如選擇、創造、價值、自我實現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3)最關心人類的價值、學習者個人的心理發展以及潛能;</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4)強調自由的重要性,兒童對自由知道得愈多,就愈有機會發現自己。</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其對於課程學者的主要啟示如下:(1)視學生為一完整的個人,是積極且有目標、主動的投入生命經驗的個人;</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2)師生之間的關係應相互信任而誠實;</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3)學生的自由與選擇是重要的,應受尊重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人文心理學對於課程領域並沒有具體可見的影響,其影響力毋寧說是精神上的和態度上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nbsp;</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課程的心理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