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學制度】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德國大學制度</FONT>】</FONT></STRONG></P> <P><STRONG>Hochschulwesen(Germany)</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法國大革命和接著的拿破崙戰爭對歐洲的文化與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各國政府和諸侯國都設法革新政治體系,漸漸減少貴族的特權而中產階級慢慢抬頭。</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德意志地區,當時的普魯士漸漸崛起,而高等教育在社會轉變過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當時執政當局認為大學是培養現代化國家未來高級行政官員的場所。</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八一○年德國教育學家洪保德(FriedrichWilhelmvonHumboldt)新創辦了柏林大學,提倡人文主義的教育,最初僅重視文科、法律和醫學,到十九世紀後半葉,自然科學在學術領域漸漸興起,而工程學只被看作較低地位的學科,所以工學院都另外單獨設置。</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如今工程學院和大學並駕齊驅,有的學府還擴張成為大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二十世紀初葉經濟學科成為大學研究的範圍,到了一九六○年代社會學受到重視,正如現在資訊科學成為熱門科系一樣。</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西德大學多數系科將學程分成前段和後段兩個部分,前段最少是兩年,通常需要兩年半到三年;</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學生可以自由報名參加考試,這稱為中間考試(ZwischenPrüfung)。</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文學院的前期考試稱為哲學考試(Philosophikum);</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如果將來希望成為教師則參加教育考試(Pädagogikum);</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有許多科系的中間考試稱為前期考試(Vordiplom),醫學院學生讀完兩年預科後則參加醫師教育初試(ErsteÄrztlicheVorprüfung)。</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德國大學教育的後段雖然規定至少兩年,但實際上需要兩三年,各科系和各學校的情況並不一致。</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大學畢業生可以獲得三類包括四種學位:第一類相當於碩士學位的大學畢業證書(Diplom),獲得這種學位者多從事工、商和社會方面的工作;</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第二類:程度上與上項相等,但為適應國家公務員需要的國家考試(Staatsexamen),又分為第一次考試,及實習一兩年後的第二次考試,如適任中學教師,醫務人員和司法人員的結業證書,通常考完第一次國家考試後,要作十五個月到二十四月的實習,通過第二次國家考試後,才能正式任職;</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第三類才是學校的學位:分碩士(Magistergrad)和博士(Doktorgrad)。</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如果要升為教授還要參加教授資格甄試(Habilitation),但這並不是學位。</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德國大學仍然保持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研究與學習自由的傳統。</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原則上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大學和自由轉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從前高中畢業生可以自由升入各科系。</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但是自一九六六年開始,醫學、生物學、經濟學和心理學以及後來的資訊科學各系要按照高中畢業成績分發。</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德國大學並無研究所和大學部的分別,這兩者聯合在一起稱為系所(Institut或Seminar)。</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由幾個相關系所聯合成為學群(Fachbereich或Fachschaft)。</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九六○年代德國傳統單獨設立的技術學院和其他專門學院,都漸漸擴大成為大學,而新設立的大學也包括工程系所和廣泛的學科,但是洪保德所主張研究與教學一體,以及大學學術自由和統整的精神仍然是德國大學的楷模。</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近二、三十年來德國大學制度雖然有若干的變革,如過去的專科學校(HöhereFachschule)和初級工程師學校(Ingenieurschule)升格成為高級專門學校(Fachhochschule),變成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而且將這兩種學校統合成為綜合大學(Gesamthochschule),但都仍然以洪氏的大學理念為辦學的原則。</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