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碩 發表於 2012-11-23 00:14:18

【概念重建主義與課程】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概念重建主義與課程</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Reconcep-tualismandCurriculum</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概念重建主義或稱再概念化學派對課程傾向於關注較為寬廣的意識型態、教育的道德課題和社會的政經制度,因此有人會把這種觀點畫歸到政治範疇,而非課程領域。</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抱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麥唐納(JamesB.MacDonald)、曼恩(JohnStevenMann)、孟尼(RossL.Mooney)、休伯納(DwayneHuebner)、格林尼(MaxineGreene)、芬尼克斯(PhilipPhenix)、艾波(MichaelW.Apple)、克利巴特(HerbertKliebard)、派納(WilliamF.Pinar)等人。</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這個學派把學校視為社會的延伸,課程的目的應該是心智的解放而不是現存秩序的維持相控制。</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擁護此觀點的學者們本身多半不是教科書的編輯者而以教育的批評家居多,堅守其政治和哲學觀;</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他們的主張可溯源自康茲(G.S.Counts)、魯格(H.O.Rugg)、賓賈明(J.Benjamin)等早期重建派學者,意圖對課程重新加以反省、修正、思考、再詮釋與再概念化。</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彼等不僅挑戰傳統、科學和理性的課程觀,也批評那些觀點背後的主觀性與可訾議的價值體系。</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此派學者抨擊封閉式的方法—目的取向,也不滿意那種依賴技術、科層體制的學校模式,認為它們漠視了人們的內在感覺和經驗。</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他們的取材來源較重建派為廣泛,不僅文學與藝術作品是他們資料的來源,歐洲的現象學與批判的傳統也為課程領域注入豐富而嶄新的多元觀。</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他們並不排斥一些進步主義的教育哲學諸如學習者中心的、人文的、激進的學校改革模式;</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他們更關心個人的自我知識、內在自我、精神和道德的內省,而人文心理學及存在主義的觀念則成為其理論的基礎。</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概念重建主義派的教材內容涵蓋了語言、溝通技能、個人傳記、藝術、詩作、舞蹈、戲劇、文學、心理學、倫理學、宗教及其他審美、人文和精神領域。</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此外,這個學派也關心政治、經濟、社會觀念和意識型態,反映出前述重建主義哲學所隱喻的不平等與衝突概念、社會與經濟關係、性別、種族、角色與態度、勞力與資本關係與政治權力後果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也著重個人的自我實現與自由,將人由限制、束縛、社會控制中予以鬆綁,本質上可以稱得上是舊式重建主義的新版,把教師與學生當作改變的動力。</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nbsp;</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概念重建主義與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