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2818 發表於 2012-11-22 20:26:13

【學習道德經第七十二章心得】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習道德經第七十二章心得</FONT>】</FONT></STRONG></P>
<P><BR><STRONG>在未聽老師講解前,我對本章之解釋如下: </STRONG></P>
<P><BR><STRONG>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STRONG></P>
<P><BR><STRONG>人未害怕氣勢,就差不多氣勢來到。</STRONG></P>
<P><BR><STRONG>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 </STRONG></P>
<P><BR><STRONG>沒有熟習他的位置處,沒有嫌棄他的位置活著。</STRONG></P>
<P><BR><STRONG>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STRONG></P>
<P><BR><STRONG>一般只有未嫌棄,事情用未嫌棄。</STRONG></P>
<P><BR><STRONG>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STRONG></P>
<P><BR><STRONG>事情用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主動的洞悉與了解非本身顯現,主動的珍惜非本身價值高的。</STRONG></P>
<P><BR><STRONG>故去彼取此。 </STRONG></P>
<P><BR><STRONG>所以除掉那個選擇所需這個。</STRONG></P>
<P><BR><STRONG>2012年11月20日晚,我聽到老師解釋之義記錄如下: </STRONG></P>
<P><BR><STRONG>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STRONG></P>
<P><BR><STRONG><FONT color=red>人未害怕氣勢,就差不多氣勢來到。</FONT></STRONG></P>
<P><BR><STRONG>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 </STRONG></P>
<P><BR><STRONG><FONT color=red>沒有熟習他的位置處,沒有嫌棄他的位置活著。</FONT></STRONG></P>
<P><BR><STRONG>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STRONG></P>
<P><BR><STRONG><FONT color=red>一般只有未嫌棄,事情用未嫌棄。</FONT></STRONG></P>
<P><BR><STRONG>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STRONG></P>
<P><BR><STRONG><FONT color=red>事情用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本身洞悉與了解非本身看法,本身珍惜非本身價值高的。</FONT></STRONG></P>
<P><BR><STRONG>故去彼取此。 </STRONG></P>
<P><BR><STRONG><FONT color=red>所以除掉那個接受這個。</FONT></STRONG></P>
<P><BR><STRONG>聽完老師的解惑後,我的理解為:</STRONG></P>
<P><BR><STRONG>外在一定是凹凸物呈現吉凶依據,因為不懂便不會害怕,但是不懂不代表外在的凹凸物之來炁就不會來到。</STRONG></P>
<P><BR><STRONG>而懂得辨別凹凸物與其作用之人,一定是學習過時間程序法則這套學術之人,但是能學習真正的這套學術者卻少之又少,所以不知道產生自己吉凶源頭的人是非常普遍的。</STRONG></P>
<P><BR><STRONG>因而一般人是不可能知道凹凸物位置的來炁作用原理的,也就不可能去嫌棄他的外在那些凹凸物存在的理由。</STRONG></P>
<P><BR><STRONG>這裡老師有舉了個實例來說明,一家幾個兄弟找了女人,這些女人都無法在這個家待久,幾個月便會離開而分手,呈現這種狀態便是因為在他們家外午方有棵桑葚樹,而他們家坐山也正好是午山,因此又呈現斷炁。</STRONG></P>
<P><BR><STRONG>可是他們卻把這棵長了多年的樹當成了寶,認為這是棵能產香甜桑葚果的寶貝,卻不知一直困擾他們的問題便是此樹而產生。</STRONG></P>
<P><BR><STRONG>因為他們根本不懂我們這套學術,自然也就不知道這棵樹對自己的作用原理,自然也不會去嫌棄這棵在他們眼裡是寶貝的樹了。</STRONG></P>
<P><BR><STRONG>所以一般只有不懂得去嫌棄的學理依據,這樣的不懂者自然就沒有嫌棄可言了。</STRONG></P>
<P><BR><STRONG>專業者卻是本身洞悉與了解依據方法的,一切都是以學術作為做事原則的,而不是像上面幾兄弟一樣,以本身的主觀認識來作為判斷依據。</STRONG></P>
<P><BR><STRONG>專業者是以事物本身是否適合自己來區分珍貴與否的,而不是以事物本身的價值來區分它的珍貴程度。</STRONG></P>
<P><BR><STRONG>對於專業者而言,事物本身是沒有好與壞、貴與賤的分別的,有的只是事物所在的位置的不同而呈現的作用不同而已,這裡就要區分這些作用哪些是適合自己的,哪些是不適合自己的。</STRONG></P>
<P><BR><STRONG>對自己有利的自然是適合自己發展需要的,但不代表對自己不利的就一定不適合自己,這裡就需要掌握一個度,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失敗過,那麼他得到的成功也不會長遠,但是如果總是失敗,又無法從失敗中吸取經驗與理由依據,那麼可能就會一敗塗地永無翻身之日。</STRONG></P>
<P><BR><STRONG>所以那些對於我們會製造一些不利或阻礙的來炁,我們不需要全部除去,留下一些是對我們能力的考驗與提升,同樣也可以成為幫助我們邁向更高一個層次的工具,這些來炁其實也是屬於適合我們的範疇。</STRONG></P>
<P><BR><STRONG>就如會呈現偶爾讓我們感冒的來炁其實也是適合我們的,因為它能幫助我們提高人體免疫力,但是如果是會導致我們癌症的來炁就需果斷除去了。</STRONG></P>
<P><BR><STRONG>因而要懂得如何除掉不適合我們的,而選擇適合我們的機會,懂得拿捏恰當好處,爭取能夠獲得失敗的結果依據,失敗都是為了轉乘能進一步成長,沒有失去便沒有重新獲取的機會,所以也一定要好好運用成功給予的機會。</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學習道德經第七十二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