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驗與輔導〕】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測驗與輔導〕</FONT>】</FONT></STRONG></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測驗與輔導〕於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由行政院青年輔導會委託中國測驗學會編輯。</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發行目的在於藉此刊物向學校及社會機構輔導工作者提供有關測驗與輔導的知識和技術,並讓輔導工作者有一刊載其實施輔導和應用測驗的情形,期能交換經驗,以收相互切磋之效。</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輔導工作的主旨,在於了解學生的個別差異,依能力、性向和興趣,給予適切的指導與協助,使其得以充分發展潛能。</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然推行任何工作,皆需良好的方法和工具。</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透過常模的建立與對照、數量化的結果、客觀及多種測驗的施行,可以協助教師在短時間內獲致對學生的多方面了解。</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故就以了解青少年為起點的輔導工作而言,能提供更多、更可靠資料的測驗,乃成為輔導工作常用且符合科學的工具。</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測驗與輔導〕的另一創辦宗旨,即是希望藉此刊物使研究測驗學術人士與使用測驗者有溝通交流的機會,更希望結合測驗學界的努力,透過工具與方法的改進,使得整個青少年輔導工作能有更豐碩的成果。</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民國五十七年國民教育延長為九年時,「指導活動」納入國民中學課程,是輔導工作正式進入學校的開始。</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民國六十三年教育部頒布〔高級中學輔導工作實施方案〕,六十五年又訂定〔專科以上學校設置學生輔導委員會及學生輔導中心實施要點〕,民國六十八年公布的〔國民教育法〕則明白規定國民小學應設輔導室或輔導人員,至此完成了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一貫而完整的體系。</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測驗與輔導〕的創刊與發行,反映了國內輔導工作的發展歷程。</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為達成創刊宗旨,〔測驗與輔導〕在內容上具有三個特色:1.避免刊登純理論性的文章,盡量以介紹具有實用價值的方法、技術以及基本觀念為主。</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2.設立「問與答」專欄,每期就讀者來函中所提出的問題,提供解答。</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3.重視輔導工作實施的報導。</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顧名思義,〔測驗與輔導〕的內容,涵括測驗與輔導兩方面的問題,並期能維持二者之均衡。</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創刊之初,以十六頁的篇幅呈現,自第五十一期起,改以銅板紙印刷封面及封底頁的二十六頁篇幅風貌問世。</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每期由兩位編輯委員負責主編,雖可能有各期之間缺少連貫,不易建立一致風格的缺點,但卻能拓廣稿源,常保新氣象,不致流於呆板形式。</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為了解讀者群的期望與需要〔測驗與輔導〕曾於創刊四週年與十週年時,舉辦讀者意見調查活動,據以修正刊物的編輯內容、印刷及其他事宜。</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期能藉由不斷的改進,繼續參與、推動國內輔導工作的發展,肩負其時代的使命。</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