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大陸地區)】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清華大學(大陸地區)</FONT>】</FONT></STRONG></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清華大學是以工科為主,兼設文科、理科與管理類學科的多科性大學,一九五四年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大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隸屬國家教育委員會。</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校址在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一號,占地四千九百餘畝,校舍建築面積一百零四萬多平方公尺。</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民國前一年(1911)清政府用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舉辦的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學堂,民國元年(1912)改名清華學校。</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十四年設立大學部,增設國學研究院。</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十七年改名國立清華大學,首任校長羅家倫。</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二十年十二月起梅貽琦任校長(至三十七年底)。</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二十六年因抗日戰爭爆發,學校南遷長沙,並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合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不久再遷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三十五年(1946)五月,遷回北平清華園復校。</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九四九年九月,農學院畫出(與北京大學、華北大學農學院合併成立北京農業大學),一九五一年五月,廈門大學、西北工學院、北洋大學三校航空系併入。</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九五二年六月後,北京大學及燕京大學工學院併入,文學院、理學院、法學院則畫入北京大學,其他一些系(科)也有調整,此後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九七八年後,學校逐漸增設文、理及經濟管理類學科。</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三學年,學校設有建築學院、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有二十八個系,其中較著名的系有工程力學系、工程物理系、機械工程系、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電子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土木工程系、化學工程系、自動化系、熱能工程系等。</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般力學、固體力學、機械製造、汽車設計製造、光學儀器、材料物理、工程熱物理、電子系統及其自動化、通信與電子系統、自動控制理論及應用、計算機應用、技術經濟、城市規劃與設計、同位素分離等六十三個學科(專業)可授予博士學位,九十八個學科(專業)可授予碩士學位。</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較有影響的學科是固體力學、機械學、光學儀器、精密儀器及機械、無機非金屬材料、焊接、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熱力葉輪機械、電機、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高電壓技術、理論電工、通信與電子系統、物理電子學與光電子學、半導體器件與微電子學、自動控制理論及應用、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計算機組織與系統結構、技術經濟、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城市規劃與設計、結構工程、環境工程、水工結構工程、化學工程、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反應堆工程與反應堆安全、生物物理學(理學)等。</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學校建有物理學、力學、機械工程、儀器儀表、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工、電子學與通信、自動控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土木、水利、化學工程與工業化學、原子能科學與技術共十四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全校設有核能技術、化學工程與應用化學、電工、無線電電子學、環境工程、離心分離、汽車、城市規劃、近代生物學及生物醫學工程等三十六個研究所。</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較重要的實驗室有摩擦學實驗室、智能技術與系統實驗室、集成光電子學聯合實驗室、化學工程聯合實驗室、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實驗室等。</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三學年度,有全日制在校生一萬三千多人,其中研究生近三千人;</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有教職工八千二百多人,其中教師四千多人;</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人員二千三百五十多人,其中博士生導師一百八十人。</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教師中有不少知名專家,如張維、汪家鼎、張光計、高景德、孟昭英、黃文熙、吳良鏞、王補宣、潘際鑾等。</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學校圖書館藏書二百五十萬冊。</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設有清華大學出版社。</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學校主要定期出版物有〔清華大學學報〕、〔清華大學教育研究〕等。</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