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碩 發表於 2012-11-22 11:16:17

【教育的非貨幣性利益】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教育的非貨幣性利益</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Non-MonetaryProfitsofEducation</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教育的非貨幣性利益也稱為教育的非經濟利益或是消費利益。</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這一方面的利益才是社會與個人教育投資後所真正要追求的目標。</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每個人都不曾否認,接受教育愈多,對個人的思想觀念、態度,以及言行、舉止等,都會有所改變,甚至個人日後的發展潛能、社會地位亦因教育有所不同。</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但是,隨教育階段的不同,其利益差別有多少,卻很難正確的估算出來。</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對於消費利益的計算,經濟學家亦試圖克服這種困擾而提出二種補救的方法:其一,是在教育成本中減去抽象的消費因素;</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其二,是在貨幣收益中設法增加其消費利益。</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這兩種方式,都可以增加教育的投資效果與分析教育的消費利益。</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對於第一種方法,舒爾茲(T.W.Schultz)主張對教育成本中之屬於消費的部分先予以確定,然後將之從教育成本中減去,這樣自可得到一個完全代表投資的數字。</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以這一數字為基礎,再配以所得資料,就可以求出教育投資中純屬貨幣性收益的部分。</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舒爾茲這種方法,亦有其困擾,因為在教育成本中何者是屬於消費部分根本就是很難估計,原因是在個人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一方面固為未來職業預作準備,再方面亦在享受求學的樂趣,所含的投資與消費二種成分都是混合在一起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這種情形下,包恩(W.G.Bowen)提出第二種方法,即設法在貨幣性收益中增加其消費利益。</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包恩認為最合理的進行方法是對教育所提供之消費利益用貨幣加以明確的估計,然後將這一數字加進教育的貨幣收益中,而以之與總成本相比較,期能由此而探知那一類的教育投資最有價值。</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這種消費利益如何用貨幣表示或計算,則是一個難以解答的難題。</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分析教育的消費利益雖然有一些難題,但安德生(C.A.Anderson)仍可從非數量化方面予以確認。</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從社會與文化的觀點言,教育的功能有下列五項:1.教導學生做謀生的準備,亦即指導他們進入某一特定行業。</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2.傳授文化,使學生逐漸成為與其特有文化息息相關的國民。</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但在目前這日新月異的時代中,教育的另一功能,即在教育學生隨時獲得新知識,隨時學得新技能,隨時吸收新思想,擴大知識之領域,以配合外在世界之發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3.培養學生具有獨特的個性,幫助學生隨著本身的興趣,發掘潛能,凡事具有獨立之見解,客觀的態度,接受新的行為準則,而成為國家良好的公民。</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4.為社會選擇及培值未來重任的菁英,再經由社會之公平競爭與相等機會之原則下,給予這批優秀分子各種磨練的機會,以期各盡所長,各取所需。</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5.改進本身的教育制度,去蕪存菁,並吸取優秀新血,而達到素質提高的目標。</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上述五種教育功能,雖係從個人及社會、文化之立場出發,加以闡述,但安德生認為對經濟發展亦多少都會有所影響與貢獻。</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另一位學者布勞格(M.Blaug)雖然是一位經濟學家,但對教育投資後所獲得的經濟以外的利益,列舉有下列九項:1.多受教育不但使多受者自己能多賺錢,而且還使其他有關人士亦能多賺錢。</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多受教育由於其本身其有某種知識、技藝,故其所得增加,同時他的知識、技藝還能傳授給他工作環境中其他少受教育者,亦間接影響到別人所得的增加。</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2.本人多受教育的結果,亦影響自己子女將來的賺錢能力。</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根據國外若干研究的發現,顯示父母親的教育程度、社會背景及所得等因素,對子女未來的成就均有所影響。</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3.教育普及以後,可以使社會中各種潛在的人才不致被埋沒,而能得到培養的機會。</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4.教育可以提高個人對於各種職業的適應能力,使經濟發展中所需的各種技能易於獲得。</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5.教育發展的結果,可形成一種科學和工藝技術之研究環境。</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6.教育可鼓勵一般人從事合法的活動,並增進其對於社會的責任心。</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這樣就可以減輕政府在社會服務與福利方面所須肩負的任務,而能有餘力去從事其他的公益事業。</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7.教育可增強公民的政治認識,培養眾多的政治領導人才,以確保政治的安定與進步。</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8.教育可使社會的文化遺產得以保存,並進而發揚光大。</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9.教育可增進人民的文化修養,俾能善用閒暇,以增加其生活情趣,提高其生活素質。</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nbsp;</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育的非貨幣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