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與參與者】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旁觀者與參與者</FONT>】</FONT></STRONG></P> <P><STRONG>Spectatorvs.Participator</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旁觀者與參與者之別,視認知者在認知過程所扮演的角色而定;</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教育活動中是一個值得辨析的問題。</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從認識論的觀點而言,認識的發生是認識主體的個人對認識的客體,產生了認識的關係,形成了認識的結果,也就是知識。</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基於此關係,認識者若與認識的客體,採取一種互不隸屬、各自獨立的關係,則可以將認識的主體視為一旁觀者。</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因為從旁觀者的認識論來說,認識是認識主體對獨立認識客體的一種發現的過程。</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認識作用,不僅對認識的客體,不會產生任何的影響或變化,且任何認識的作用,只能接受外在存有的認識客體的原貌而已。</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對參與者的認識論而言,認識作用的發生,卻是認識主體的個人對認識客體的一種認識上的切入;</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認識者不是獨立於認識客體之外或自外於認識客體,認識作用代表認識主體與認識客體的融入及參與。</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因此認識主體對認識客體的認識,不能說毫無影響、變化的發生。</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參與者的認識論,了解到認識主體的個人,不能完全獨立於被認識客體之外。</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由於觀點的不同,其見地對於教育的影響亦各有異,旁觀者多追求客觀的知識,而參與者則重視親身的體驗。</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