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碩 發表於 2012-11-22 03:29:42

【個別化訓導計畫】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個別化訓導計畫</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IndividualizedDisciplinePlan,IDP</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個別化訓導計畫」是教師基於對自己擔任教師任務的信念、價值觀、自己的人格特質,而建立或設計適合教室的訓導計畫。</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教師可能不喜歡任何一種訓導模式,或嘗試過許多種訓導模式,但是沒有一種訓導模式對他的教室合適,可以使他成功地處理其學生的各種行為,建立良好的教室紀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或者沒有一種訓導模式適合他的價值觀、信念、人格特質或教室情境。</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因此教師必須設計或創造屬於自己的訓導模式,規劃適合自己的訓導計畫,此謂之個別化訓導計畫。</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一項個別化訓導計畫建立於教師自己的理論基礎上,指行為,知道在偏差行為發生之前,如何表現他的獨特作風。</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如此教師可以揭開偏差行為的奧祕,了解偏差行為的原因,排除偏差行為的因素,使學生的偏差行為成為正常的行為。</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教師個人的訓導理論從教師本人了解教師任務對學生的行為開始,也從人了解他希望使用多少程度的力量來處理偏差行為的學生。</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這種行為可以依據教師行為連續而得,也可歸類為從「關心—傾聽」、「遭遇—默契」,或「規則—獎懲」的觀點而產生。</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教師通常都會表現出受這三種導向(orientations)的行為。</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關心—傾聽」行為給予學生最大力量,而給予教師最小的力量;</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遭遇—默契」行為共享平等的師生力量;</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規則—獎懲」行為給予教師最大的力量,而給予學生最小的力量。</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每一位教師自己希望對他的學生使用多少力量都有一個出發點,這個出發點需要一項理論,其困難來自當教師慣用的成功的行為,對特殊的學生或特殊的學生群體無效時,當教師平日使用得很順手的技巧無法產生作用時,教師就陷入困境。</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這時教師就必須嘗試使用新行為去應付偏差行為的學生。</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為了產生或使用新行為,教師就需要運用自己的訓導理論,設計或建立個別化訓導計畫,在實際應用方面,教師可以預先想像考慮教師使用多少行為力量的三項出發點,以建立或設計教師自己的個別化訓導計畫。</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nbsp;</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個別化訓導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