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碩 發表於 2012-11-22 02:18:28

【科學教育方案】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科學教育方案</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ScienceEducationPrograms</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科學教育方案係世界各國政府教育單位或民間學術機構,為了加速達成科學教育近遠程目標、調整掌握科學教育發展方向、或改進科學教學的實際成效等因素,乃適時因應提出的一些計畫或方案。</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因此一般科學教育方案的出現有其歷史上之背景因素。</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學校教育發展的早期,由於求知方法的改進,產生有別於希臘、羅馬古典文學的新知,而後科學被正式列入學校課程,乃逐漸造成科學課程與古典文學課程的對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科學課程的內容日益擴展,至十九世紀末已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一八九三年美國國家教育協會(NationalEducationAssociation)因鑑於當時中學之科學課程竟有四十多個科目,且各科目時數不一,乃組成一個十人委員會(CommitteeofTen)來研究中學科學教育課程,並提出了三項建議為:(1)在中學應該只教授四個科學科目;</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2)這些科目的教學應該遵照:一年級自然地理、二年級生物、三年級物理與四年級化學的順序;</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3)在四年的每一年中者應排有科學課程的教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除了後來認為物理內容較為抽象,需要更多數學基礎,乃將化學與物理之次序調換外,此十人委員會的科學教育方案,於其後的一百年中發揮了相當大的影響力,即科學教育課程幾乎少有改變。</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直至一九五七年蘇聯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枚人造衛星史潑尼克(Sputnik)號後,震驚美國朝野,認為缺乏科學及科技人才,引發了美國科學教育當局乃至於社會大眾對於科學教育改革的高度重視與投入。</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設立基金,鼓勵各種科學師資及課程改革方案。</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其中較著名且影響我國近二十年的三套國小教材是:〔小學自然科學研究〕(ElementaryScienceStudy,簡稱ESS)、〔科學課程改進研究〕(ScienceCurriculumImprovementStudy,簡稱SCIS)及〔科學-過程探究取向〕(Science-AProcessApproach,簡稱SAPA)。</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這些課程方案的共同特色,則是重視提供學生親自操作的經驗,及在實驗探討中學習科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一九八○年代起,美國在國際數學和科學競賽中,面臨了學生成績普遍低落的危機,又興起了另一波教育改革的潮流。</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一九八五年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mericanAssociationfortheAdvancementofScience,簡稱AAAS)的〔二○六一計畫〕(Project2061),特別以哈雷彗星再次來臨的「二○六一」年為口號,強調培養學生面對未來社會生活的各種能力需求。</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另外,受到建構主義的影響,「科學-技術-社會」(Science-Technology-Social,簡稱STS)取向的新科學教育理念亦在英美等國出現,試圖由社會情境脈絡下進行科學教學活動,以培養學生具有解決周遭問題的能力,及成為具有良好科技素養的公民。</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我國之科學教育環境,與英美等國由科學教育方案發展成當代重要的科學教育主流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一則由於過去課程均由政府(國立編譯館)所編定,再則由於聯考制度下對於統一教學內容的需要;</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因此以目前的教育體制而言,除了由教育部所主導的全國科學展覽活動及若干年進行一次新課程標準的修訂外,少有大型科學教育方案的出現。</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nbsp;</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學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