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中心課程】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科目中心課程</FONT>】</FONT></STRONG></P> <P><STRONG>Subject-CenteredCurriculum</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科目中心課程基本上是和兒童中心課程或學生中心課程相對立的,其基本觀點在於所有教學活動皆以科目為其主要依據,皆以教科書中的單元設計為教學的主要內容,而進行各項教學活動,因而缺乏對學生的關注,不考慮施教對象的興趣、能力與差異等因素,所以常被批評為枯燥乏味且缺乏彈性的課程。</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九六○年代,在課程發展史上,出現學科內容現代化運動,這項運動強調「學問的結構」,也就是希望將學科內容加強「學問性」,所以又稱為「學問中心課程」(discipline-centeredcurriculum)運動。</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課程專家古德拉(J.I.Goodlad)說過,如果說前代的課程開發是以兒童中心或社會中心(society-centered)為特徵的話,那麼這次的課程開發就得命名為科目中心或學問中心了。</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這一波的改革運動中,科目中心課程被賦予新的意義與內容,強調以學習整個科目(或學問)之系統知識為主,希望學生能將現代社會所累積的知識成果吸收,這是現代科目中心課程的意義。</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科目中心課程的結構,正如布魯納(J.S.Bruner)在〔教育的過程〕(ProcessofEducation)書中所強調的,注重學科的基本結構,強調準備,並提出大膽的假設,及螺旋型課程的理念。</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科目中心課程雖再度成為現代課程理論的主要趨勢,但不可否認地仍需注意教材內容過分枯燥、且偏重理論架構等問題,才能充分達成教學的目標。</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