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碩 發表於 2012-11-22 01:27:56

【[政治學]】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政治學]</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著有〔政治學〕一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這本書雖然是談政治理論,但是也談教育,有關他的教育理論與教育實際,大致可以透過此書去了解:1.教育的意義:教育一方面是國家的教育機能,一方面也是個人自我發展的一種歷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自我有其可發展的潛力,這種潛力就是理性,因為人具理性的動物。</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由於教育是附屬於政治的一種藝術,為了使政治實體城邦成為一個有德性的實體,於是組成國家的人民,就需要經由教育的實施,使其具備德性以為實現「至善」的基礎。</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其次,教育也是協助個體由內向外,盡力發展理性的一種過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個人得到適度的發展之後,所有的非理性因素,如各種慾求,也有依理性發展的需要。</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教育再進一步的發展,就有賴於理性的協助了。</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因此,教育乃是一種個體依序而發展的歷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2.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一如政治的目的,其最高境界是至善的實現。</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教育依附在政治活動下,就是用來陶冶個人的心智,使其注意到幸福的所在,有能力洞察至善,並獲得至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個人在教育實施上,必須兼顧到身體的發展、品德的養成以及心智的訓練。</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人不同於動物,因為人具有理性,能夠區分善惡、辨別是非,而動物並沒有這些能力。</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人唯有在理性的支配下,才能顯示出他的尊貴。</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因此一個有教養的人,便是一個能夠支配其欲求的人。</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亞里斯多德的政治理想,也促使他對於公民的養成,視為是教育的一項目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傳統上的希臘四德:節制、勇敢、慷慨和正義,就是公民應該具備的德性。</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3.教育階段:教育階段的畫分,附帶有教育方法,計分為五個階段:(1)第一期:出生至五歲,此階段的教育以兒童身體的養護及良好習慣的養成為主,注意食物,使身體強壯,能耐寒暑,養成良好習慣,為將來服兵役的良好基礎。</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對於學問與作業等,此期不宜加入,因恐有礙身體的發展,即如遊戲及說故事等,亦需經教育監督者許可,才可採用;</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2)第二期:五歲至七歲,此階段的教育只令兒童觀察他人的學業,養成他日就學的習慣。</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至於各科教學的實施,仍認為太早。</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此時期特別注意者,是在精神之養護,不使兒童見聞社會醜惡之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語言、繪畫、說故事的訓練應適度。</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以上兩期,均屬家庭教育時代;</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3)第三期:七歲至十四歲,此階段的教育可視為公共教育之始,以體操為主,積極謀求增進兒童身體的強健,並養成勇敢的性格;</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4)第四期:十四歲至十七歲,此階段的教育繼續上一階段的體操的實施,更加入心智與精神的陶冶,但應該注意不能使青少年身心並勞,因為精神的疲勞,固有礙身體的發展,而身體的疲勞也有礙精神的發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5)第五期:十七歲至二十一歲,此階段為真正教育的完成期,可以加入適當的學科,使心智的陶冶更深入,且為便於訓練從事特殊業務的人,可以實施專門的教育。</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以上五期中,他特別強調自七歲至二十一歲的教育,因為該階段的教育,可以依據國家的方針而實施,受國家充分的監督。</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其教育的觀點是揉合了道德與國家的因素而成,絕對注重國民道德的完成。</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其目的乃在於四德的實現。</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至於科目則為讀書、寫字、體操、圖畫四者。</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他將圖畫列入於教育科目之中,是值得稱許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以上的教育階段在教育實施時,其重點依序為:(1)身體的養護;</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2)習慣的養成;</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3)理性的陶冶。</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nbsp;</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政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