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契】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阿斯契</FONT>】</FONT></STRONG></P> <P><STRONG>Asch,SolomonE.</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阿斯契於一九○七年在華沙出生,十三歲時移居美國,一九三二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後,先後在布魯克林學院(BrooklynCollege)、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TheNewSchoolforSocialResearchinNewYork)、史瓦茲莫爾學院(SwarthmoreCollege)、陸格斯大學(RutgersUniversity)與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University)等等校任教。</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阿斯契曾經是魏泰默爾(M.Wertheimer,1880~1943)的好友與同事,受完形心理學觀點的影響,深信訊息間的關係左右訊息本身的意義,也認為知覺到別人的判斷會影響自己的反應方式。</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其以這兩個信念為基礎的相關實驗研究對順從(conformity)與印象形成(impressionformation)兩個領域的研究影響很大。</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阿斯契在一九五○年代所做的「獨立與順從行為」實驗,主要是要求置身在一群假受試者中的一位受試者,從三條顯然不等長的直線中,挑出與另外一條刺激線長度相等者。</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研究結論指出面對假受試者一致性的意見時,很多受試者放棄原有的不同觀點。</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對這種順從行為的表現,有的受試者表示是不自覺的,有人指出是因為對自己的意見信心不足,另有些人則認為只是為避免「與眾不同」,所以雖然明知別人是錯的,卻「不得不從」。</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一項有關印象形成的實驗研究中,阿斯契要求一組受試者想像一位「明智、勤勉、衝動、挑剔、固執、妒忌」的人,並判斷這個人的性格。</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另外又要求一組受試者想像一位有相同特質的人,但列舉這些特質的順序相反,也要求他們判斷這個人的性格。</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結果發現最先出現的特質,影響受試者感受後來訊息的方式,並形成特定印象,阿斯契稱這種現象為初始效應(primacyeffect),並認為與知覺的完形原理有關。</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