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碩 發表於 2012-11-20 11:12:08

【系統理論模式】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系統理論模式</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SystemTheoryModel</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系統理論模式係由美國政治學者伊斯頓(DavidEaston)所提出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此模式運用「政治系統」、「環境」、「輸入」、「轉換過程」、「輸出」、「反饋」等概念,來說明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其關係如下圖所示:1.政治系統:是指相互關聯的結構及過程的集合體,其功能是為社會作具有權威性的價值分配的工作。</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例如我國教育部和教育廳都是屬於政治系統。</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2.環境:是指政治系統範疇以外的情境或狀況。</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環境可畫分為國內環境和國外環境,分別指一個國家或國際的政治、經濟、文化系統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此外,政治系統所處的環境並不是靜態的,它是變動不居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環境的變動源自於環境內各組成分子互動關係的改變;</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然後這種變動很可能進一步轉變成政治系統的壓力來源。</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政治系統為了獲得環境的支持以便繼續生存,必須對來自環境的壓力,加以調適或回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3.輸入:環境的壓力很可能以輸出的型態,穿透過政治系統的疆界而轉變成為政治系統的輸入。</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政治系統的輸入又可分為需求和支持兩種型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需求乃指環境的組成分子對政治系統所作的要求而言,支持則指環境組成分子不但願意接受政治系統所作的權威性價值分配,並且願意對政治系統提供物質和心理的資助。</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4.轉換過程:即政治系統經由決策過程,將進入政治系統的輸入轉換成為輸出的過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唯政治系統對環境的要求(即輸入)並不是毫無選擇、照單全收的,其決策影響因素包括:各壓力團體的相對影響力、決策機構的組織結構和文化以及所能獲得的資訊數量和品質、決策人員的價值觀念與理性思考能力等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5.輸出:是指公共政策及其執行結果。</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就一個國家的教育行政當局而言,其公共政策可能是一項教育法案或一個教育行政命令;</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就地方學校機構而言,其公共政策可能是一個教學活動方案或一項學校政策。</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至於公共政策執行所產生的結果可以是物質性的,也可以是象徵性的,更可以兩者兼具。</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6.回饋:由系統模式的回饋環,可知公共政策制定過程為一循環的過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回饋環旨在顯示政治系統所制定和執行的公共政策會影響環境的需求和支持,因而激起另一回合的政策制定過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朱志宏指出系統理論模式的應用十分廣泛,因為它可以對公共政策(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種)制定過程作整體性的研究,從系統外部的環境到系統內部,被視為神祕黑箱(blackbox)的轉換過程,無不包含在內;</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再者,視公共政策制定過程為循環的過程,使決策者注意到政策所引起的回響,這都是過去傳統公共政策理論所欠缺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nbsp;</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系統理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