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碩 發表於 2012-11-20 02:21:19

【〔比西量表〕】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比西量表〕</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法國教育部於一九○四年指派一個委員會,研究學業成績低落兒童,究竟是由於智能不足或是由於教育不當所造成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該國學者比奈(A.Binet)與西蒙(T.Simon)二氏經過一年的實驗研究,於一九○五年合作編製完成世界第一套個別智力測驗,稱為〔比西量表〕。</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該量表包含三十個由易而漸難的試題,旨在測量兒童的判斷力,以兒童答對題目的多寡作為鑑定兒童智力的標準。</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比西量表〕編製完成後,經過幾次的執行,於一九○八年第一次修訂;</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包含五十八題,所有題目依年齡分組,從三到十三歲構成不同年齡組題目,採用心理年齡方式記分,並且以巴黎地區兒童的測驗分數建立常模,此次修訂首用心理年齡觀念,是此觀念在心理測驗上的開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一九一一年做第二次修訂,將適用年齡加以擴大,包含由三歲至成年組,比奈不幸於當年逝世,其成就引起世界各先進國家心理學者的重視,於是紛起研究修訂,以編訂符合自己文化背景的〔比西量表〕。</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一九一六年美國斯丹福(Stanford)大學的學者推孟(L.M.Terman)將它修訂,更名為〔斯比量表〕(Stanford-BinetScale),此後流傳世界各國,成為最具權威的個別智力測驗,也是使用最為普遍的一種個別智力測驗。</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自一九一六年之後,〔斯比量表〕在美國又經一九三七年、一九六○年、一九八五年三次修訂。</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世界各國對此測驗的修訂,也都採用〔斯比量表〕為藍本,我國在大陸時期曾有民國十三年(1924)及二十五年兩次修訂,在臺灣也有民國五十一年(1962)、六十八年及八十年三次修訂。</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nbsp;</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比西量表〕】